竹蠹虫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竹蠹虫


竹蠹虫

“竹蠹虫”在《中药大辞典》

“竹蠹虫”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

  【出处】《纲目》

  【拼音名】Zhú Dù Chónɡ

  【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的幼虫。

  【原形态】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顋端具2齿,小顋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幼虫蠹入老竹或竹制器具内,蚀害竹质。竹秆旁有小孔而落粉屑者,即被害处。

  【功能主治】《纲目》:"治小儿蜡梨头疮,取慈竹内者,捣,和牛溺涂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竹蠹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竹蠹,生诸竹中,状如小蚕,老则羽化为硬翅之蛾。

  【拼音名】Zhú Dù Chónɡ

  【英文名】bamboo moth

  【别名】竹子虫

  【来源】药材基源:为粉蠹科动物褐粉蠹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tus brunneus Steph.

  采收和储藏:老竹或竹器的竹竿上,有蛀孔而落粉屑者,即有竹蠹虫,劈开,取出。

  【原形态】褐粉蠹,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mm,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腮端具2齿,小腮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栖于竹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去湿;敛疮。主秃疮;聤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去湿 聤耳 头疮 秃疮


竹蠹虫的功效 竹蠹虫的用途 竹蠹虫可以治疗 竹蠹虫的用法 竹蠹虫的用量 竹蠹虫主要治疗 竹蠹虫能够治疗的疾病 竹蠹虫的用法 竹蠹虫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竹鼠肉

      【出处】《纲目》   【拼音名】Zhú Shǔ Ròu   【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肉。   【原形态】竹鼠(《说文》),又名:竹豘(《纲目》),篱鼠(《本草求原》)。   体形粗壮,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0厘米,尾长约6~7厘米。头部钝圆,吻较大,眼小,
  • 珍珠

    “珍珠”在《中国药典》 “珍珠”在《中药大辞典》 “珍珠”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珍珠   【拼音名】Zhēn Zhū   【英文名】MARGARITA   【来源】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
  • 肿节风

    “肿节风”在《中国药典》 “肿节风”在《中药大辞典》 “肿节风”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肿节风   【拼音名】Zhǒnɡ Jié Fēnɡ   【英文名】HERBA SARCANDRAE   【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
  • 柘耳

      【出处】《纲目》   【拼音名】Zhè ěr   【别名】柘黄   【来源】为寄生于柘树上的木耳。   【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木耳"条。   【功能主治】治肺痈咳嗽,脓血腥臭。不问脓成未成,用柘耳一两研末,糊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
  • 紫八宝

      【拼音名】Zǐ Bā B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大科植物紫八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otelephium purpureum(L.)Holub[Sedumpur pureum(L.)Schult.]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