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胆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蟾蜍胆


蟾蜍胆

“蟾蜍胆”在《中药大辞典》

“蟾蜍胆”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蟾蜍胆

  【出处】《吉林中草药》

  【拼音名】Chán Chú Dǎn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胆。

  【化学成份】蟾蜍的胆汁成分,可分为高级胆汁酸与胆汁醇两部分。高级胆汁酸部分中有:三羟基蟾蜍甾族胆烯酸、三羟基异甾族胆烯酸、Δ23-3α,7α,12α-三羟基粪甾烯酸、三羟基蟾蜍甾族胆烷酸;胆汁醇部分有:四羟基降蟾蜍烷、五羟基蟾蜍烷、四羟基胆烷及异三羟基胆烯。日本产蟾蜍胆汁中含蟾蜍胆酸I;此外还含蟾蜍二羟基胆烷酸。

  【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药》:"治气管炎。"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3个。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蟾蜍胆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

  【拼音名】Chán Chú Dǎn

  【英文名】Toad gallbladder

  【来源】药材基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胆囊。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2.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剖腹取胆,洗净,鲜用。

  【原形态】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着;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2.黑眶蟾蜍,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长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外常突大,内侧者略小,均为棕色,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趾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不明显;内跖突略大于外跖突。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之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为长圆形之耳腺;近脊中线由头后至臀部有2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棘。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

  2.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解毒散结。主气管炎;小儿失音;早期淋巴结结核;鼻疔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服,3-6个。外用:适量,捣烂搽;或鲜取汁滴。

  【各家论述】《吉林中草药》:治气管炎。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解毒散结 淋巴结结核 气管 气管炎 祛痰 散结 失音 镇咳 镇咳祛痰

蟾蜍胆


蟾蜍胆的功效 蟾蜍胆的用途 蟾蜍胆可以治疗 蟾蜍胆的用法 蟾蜍胆的用量 蟾蜍胆主要治疗 蟾蜍胆能够治疗的疾病 蟾蜍胆的用法 蟾蜍胆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茶绒

      【别名】指叶蒿   【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牛尾蒿Artemesia subdigitata Matt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3~5钱,用47.5%乙醇浸泡14天,
  • 醋栗

      【拼音名】Cù Lì   【别名】狗葡萄、山麻子、灯笼果   【来源】虎耳草科醋栗Ribes mandshuricum (Maxim.) Komar.,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化学成份】果实含有有机酸类:枸
  • 蝉花

    “蝉花”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蝉花”在《中药大辞典》 “蝉花”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蝉花   【拼音名】Chán Huā   【别名】蝉蛹草、蛹茸、蝉茸菌、虫花   【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蝉花Cor
  • 翅茎蜂斗草

      【拼音名】Chì Jīnɡ Fēnɡ Dòu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翅茎蜂斗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xe C.Chen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或草本,高约
  • 川桂

      【别名】官桂皮[四川]、桂皮   【来源】樟科樟属植物银叶樟(川桂皮)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 和三条筋树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以树皮入药。夏至前后采收。   【炮制】剥皮,切成30~60厘米的长块,若为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