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虫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豉虫


豉虫

“豉虫”在《中药大辞典》

“豉虫”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豉虫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Chǐ Chónɡ

  【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

  【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的全虫。

  【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分为9节,色黑,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

  【性味】《本草拾遗》:"消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豉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Chǐ Chónɡ

  【英文名】Weaver

  【别名】豉母虫

  【来源】药材基源: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rinus curtus Mot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原形态】豉虫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mm,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9节,黑色,但第2节的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

  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有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蚀息肉;解毒。主息肉;恶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证类本草》:豉虫

    治疗疾病: 恶疮


    豉虫的功效 豉虫的用途 豉虫可以治疗 豉虫的用法 豉虫的用量 豉虫主要治疗 豉虫能够治疗的疾病 豉虫的用法 豉虫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赤车使者根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Chì Chē Shí Zhě Gēn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赤车使者的根茎。夏、秋间采取,洗净,晒干。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赤车使者根),并粗捣,用童子小便,拌了蒸干,更晒,每修事五两,用小儿
  • 赤瓟

    “赤瓟”在《中药大辞典》 “赤瓟”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赤瓟   【出处】《黑龙江中药》   【拼音名】Chì Páo   【别名】气包(《东北药植志》),赤包、山屎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 菜子七

    “菜子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菜子七”在《中药大辞典》 “菜子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菜子七   【拼音名】Cài Zǐ Qī   【别名】白花石芥菜   【来源】十字花科碎米芥属植物白花碎米芥Cardam
  • 慈竹气笋

    “慈竹气笋”在《中药大辞典》 “慈竹气笋”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慈竹气笋   【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Cí Zhú Qì Sǔn   【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糙壳菱蟹

      【拼音名】Cāo Ké Línɡ Xiè   【别名】石蟹   【来源】药材基源:为菱蟹科动物粗糙菱蟹的肉、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ldorfia horrida(Linnaeus)[Parthenope horrida(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全年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