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甲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鼋甲


鼋甲

“鼋甲”在《中药大辞典》

“鼋甲”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鼋甲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Yuán Jiǎ

  【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甲壳。

  【原形态】鼋,又名:绿团鱼、癞头鼋。

  为鳖类中之大型者,体长一般为26~72厘米。吻端很短;背甲近圆形,散生小疣,暗绿色;腹面及前肢外缘和蹼,均呈白色。

  本动物的肉(鼋肉)、胆(鼋胆)、脂肪(鼋膏)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常栖于缓流的深河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革拾遗》:"功用同鳖甲,炙,浸酒,主瘰疬,杀虫,逐风,恶疮,痔瘿,风顽疥瘙。"

  ②《日华于本草》:"五脏邪气,杀百虫毒、百药毒。续筋骨。"

  ③《本草图经》:"主妇人血热。"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鼋甲功同鳖甲,但鳖走肝而鼋走脾,故其主治稍有不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鼋甲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图经》:鳖最大者为鼋,江中或有阔一、二丈者,南入亦捕而食之,云其肉有五色而白多,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盐淹可食。

  2.《纲目》:鼋,如鳖而大,青黄色,大头黄颈,肠属于首。

  【拼音名】Yuán Jiǎ

  【英文名】Owen, Soft-shelled turtle shell

  【别名】绿团鱼、癞头鼋

  【来源】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背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ochelys bibroni (Owen)

  

  【原形态】鼋,背甲长33-47cm,宽32.5-41cm。头较小,软吻突极短,仅略凸出吻端,不到眼径一半。背甲近圆形,被革质皮肤,前缘及裙边光滑无疣,无纵棱。腹甲平滑,后叶较短,幼鼋背面嵴棱明显,裙边有疣粒。四肢不能缩入壳内。内侧3指、趾具爪,蹼发达,有栉状肤褶及腹棱;尾短,不露出裙边。背面橄榄色,具黄色斑点,腹面白色。幼鼋生活时带黄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以死鱼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近圆形,多敲成碎块。径可达40余厘米,厚5-6mm,背面皮肤呈黑褐色,有大、小不均类圆形凹陷。腹面污黄色,可见清晰的肋骨。肋骨宽度可达2cm,略凸出于肋间。体重,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骨质状。气微腥。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解毒杀虫。主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腰膝痿软;瘰疬;恶高分子;痔瘘;顽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主五藏邪气,杀百虫毒,消百药毒,续人筋。

  2.《本草拾遗》;主湿气。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本经逢原》:鼋甲

相关中药

  • 杨枸花

      【拼音名】Yánɡ Jǔ Huā   【别名】毛白杨   【来源】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 tomentosa Carr.,以根、皮、花入药。   【生境分布】辽宁、华北、西北、华东。   【性味】苦、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主治赤
  • 岩扫把

    “岩扫把”在《中药大辞典》 “岩扫把”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岩扫把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Yán Sǎo Bǎ   【别名】水香草、连钱草《广西药植名录》),倒地掐(《药学学报》11:748.1965),龙眼
  • 鸦胆子

    “鸦胆子”在《中国药典》 “鸦胆子”在《中药大辞典》 “鸦胆子”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鸦胆子   【拼音名】Yā Dǎn Zi   【英文名】FRUCTUS BRUCEAE   【别名】苦参子、老鸦胆   【来源】本品为苦
  • 鸢尾

    “鸢尾”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鸢尾”在《中药大辞典》 “鸢尾”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鸢尾   【拼音名】Yuān Wěi   【别名】蓝蝴蝶、蛤蟆七、青蛙七、蜞马七、搜山狗、冷水丹、豆豉叶、扁竹叶、燕子花、中搜山虎、鸭屁股、土
  • 野罂粟壳

      【拼音名】Yě Yīnɡ Sù Ké   【别名】野大烟、山米壳、山大烟   【来源】罂粟科罂粟属植物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L.以果壳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味】酸、微苦,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敛肺,固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