鱵鱼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鱵鱼


鱵鱼

“鱵鱼”在《中药大辞典》

“鱵鱼”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鱵鱼

  【出处】《纲目》

  【拼音名】Zhēn Yú

  【别名】箴鱼(《山海经》),铜哾鱼(《临海异物志》),姜公鱼(《纲目》),针工鱼(《医林纂要》),针鱼(《动物学大辞典》),单针鱼、针扎鱼(《黄渤海伍类调查报告》)。

  【来源】为鱵科动物鱵鱼的肉。

  【原形态】体细长,略呈圆柱形,背腹缘微凸,尾部渐细。体长约16~24厘米,头长,前端尖,顶部及两侧面平坦,腹面较狭。口小。眼较大,距上领尖端和鳃盖后缘的距离相等,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大,位于眼的前上方。上颌尖锐,呈三角形的片状,中央微有线状隆起。下颌延长呈一扁平针状喙。牙细小,有3牙尖,在两颌排列成一狭带。鳃孔宽,鳃盖膜分离,不与颊部相连。鳞圆形,薄而易脱落。侧线很低,位于体两侧近腹缘;侧线鳞102~112。背鳍15~17,与臀鳍相对,其起点微在臀鳍前。臀鳍16~18,与背鳍同形,臀鳍基短于背鳍基。胸鳍短宽。腹鳍小,腹位。尾鳍分叉。体银白色,背面暗绿色,体背中央自后颈起有一淡黑色线条。体侧各有一银灰纵带,头部及上下颌皆呈黑色。胸鳍的基部及尾鳍有细微的黑色点。

  栖息于浅海、河口,有时亦入淡水中,常跃出水面。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沿海和长江等各大河流中。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苦,平。"

  【功能主治】《医林纂要》:"滋阴,能穿溃痈毒,作汤服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鱵鱼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山海经》:恂状之山,只水出焉,北流注千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YOU,其喙如箴。

  2.《纲目》:鱵鱼生江湖中,大小形状井同minUI残,但喙尖有一细黑骨如针为异耳。

  【拼音名】Zhēn Yú

  【英文名】Japanese halfbeak

  【别名】箴鱼、铜吮鱼、姜公鱼、针工鱼、针鱼、针扎鱼、单针鱼

  【来源】药材基源:为鱵科动物鱵鱼等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rhamphus sajori Temminck et Schlegel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取肉,洗净,鲜用。

  【原形态】鱵鱼,体细长,略呈圆柱形,体长约16-24cm。头长尖,顶部及两侧面较平。眼较大。口中等,上颌尖锐,呈三角形的片状,中央略有线状隆起。下颌延长为一扁平针状喙。牙细小,每牙有3牙尖,于两颌排列成一狭带。鳃孔宽,鳃盖膜不与颊部相连。圆鳞薄而易脱落。侧线很低,位于体两侧近腹缘,侧线鳞102-112(9-10)/(4-5),背缘微凸,背鳍15-17,位于体后与臀鳍相对。臀鳍16-18。胸鳍13,短宽。腹鳍小。尾鳍叉状,体银白色,头部及上下颌皆呈黑色,下颌喙尖端鲜红色。体背暗绿色,中央自后头部起有一较宽的绿黑色线条。体侧各有一银灰色纵带。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近海、河口的中上层鱼类,也进入淡水,主食绿藻、浮游生物及小甲壳等动物。产卵期4-6月。

  资源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及长江等各大河口。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养阴益气;解毒。主阴虚烦热;盗汗自汗;疮疖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外用:适量,煎汤洗局部。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滋阴,能穿溃痈毒,作汤服之。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盗汗 烦热 养阴 痈毒 自汗 滋阴


鱵鱼的功效 鱵鱼的用途 鱵鱼可以治疗 鱵鱼的用法 鱵鱼的用量 鱵鱼主要治疗 鱵鱼能够治疗的疾病 鱵鱼的用法 鱵鱼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棕榈子

    “棕榈子”在《中药大辞典》 “棕榈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棕榈子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Zōnɡ Lǘ Zǐ   【别名】败棕子(《药材学》),棕树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
  • 止血扇菇

      【拼音名】Zhǐ Xuè Shàn Gū   【别名】山葵菌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鳞皮扇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ellus stpticus (Bull.ex Fr.) Kars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节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 珍珠绣球

      【拼音名】Zhēn Zhū Xiù Qiú   【别名】麻叶绣球、碎米丫、山茴香   【来源】蔷薇科珍珠绣球Spiraea blumei G. Don,以根、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多有分布。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调气
  • 止泻木皮

    “止泻木皮”在《中药大辞典》 “止泻木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止泻木皮   【出处】《广西植物名录》   【拼音名】Zhǐ Xiè Mù Pí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的树皮。春、秋采收。
  • 紫油木叶

    “紫油木叶”在《中药大辞典》 “紫油木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紫油木叶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Zǐ Yóu Mù Yè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嫩叶尖。全年可采,鲜用或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