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目睛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花蛇目睛


白花蛇目睛

“白花蛇目睛”在《中药大辞典》

“白花蛇目睛”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目睛

  【出处】《纲目》

  【拼音名】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

  【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花蛇目睛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

  【英文名】long-noded pit viper eye

  【来源】药材基源:为蝰科动物尖吻腹的眼睛。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kistrodon acutus(Gunther)

  采收和储藏:宰杀蕲蛇后,取眼睛,晒干。

  【原形态】尖吻蝮,吻端尖而翘向前上方,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背黑色,头侧自吻棱经眼斜至口角以下为黄白色,头、腹及喉也为白色,体粗壮,尾较短,全长可达1.5m,背面深棕色或棕褐色。背脊有(15-20)+(2-5)个方形大斑,其边缘浅褐色,中央略深,有的方斑不完整;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略呈三纵行,有的若干斑块互相连续,而界限不清;尾腹面白色,散以疏密不等的黑褐色点斑。吻鳞甚高,上部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鼻间鳞1对,也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头背具对称的而富疣粒的大鳞;有颊窝;眶前鳞2,眶后鳞1,有1较大的眶下鳞;上唇鳞7。背鳞21(23)-21(23)-17(19)行,除最外1-3行外,余均具结节状强棱;腹鳞157-170;肛鳞完整;尾下鳞52-59,大部双行,少数为单行,尾后段侧扁,末端1枚鳞片侧扁而尖长。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山区或丘陵林木茂盛的阴湿地方,或路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疏风定惊。主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少许冲服。

  【各家论述】《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定惊 疏风 小儿夜啼


白花蛇目睛的功效 白花蛇目睛的用途 白花蛇目睛可以治疗 白花蛇目睛的用法 白花蛇目睛的用量 白花蛇目睛主要治疗 白花蛇目睛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花蛇目睛的用法 白花蛇目睛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半边菜

      【拼音名】Bàn Biān Cài   【别名】菜子七、妇人参、普贤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华中碎米荠的根状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urhaniana O.E.Schulz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
  • 白果树皮

      【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拼音名】Bái Guǒ Shù Pí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树皮。   【化学成份】含鞣质。内皮含莽草酸。木质部分含纤维素41%,半纤维素26%,木质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
  • 白猪鼻孔

      【拼音名】Bái Zhū Bí Kǒnɡ   【别名】白侧耳、圆叶蕺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去泥沙,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白
  • 豹骨

    “豹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豹骨”在《中药大辞典》 “豹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豹骨   【拼音名】Bào Gǔ   【别名】川四腿、金钱豹骨   【来源】猫科动物金钱豹Panfhera pardus L.
  • 巴掌草

    “巴掌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巴掌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掌草   【别名】千灵丹   【来源】兰科兜兰属植物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