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火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败火草


败火草

  【拼音名】Bài Huǒ Cǎo

  【别名】小黄馨、常春小黄馨、火炮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矮探春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humil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有时攀援,高0.5-3m。小枝无毛或疏被短柔毛,棱明显。叶互生,复叶,有小叶3-7枚,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柄长0.5-2cm;叶片革质或薄革质,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稀为倒卵形,先端锐尖至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叶缘反卷,有时多少具紧贴的刺状睫毛;顶生小叶片长1-6cm,宽0.4-2cm,侧生小叶片长0.5-4.5cm,宽0.3-2cm。伞状、伞房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苞片线形,通常长2-4mm;花梗长0.5-3cm,无毛或被微柔毛;花多少芳香;花萼裂片三角形,较萼管短;花冠黄色,近漏斗状,花冠管长0.8-1.6cm,裂片圆形或卵形,长3-7mm,先端圆或稍尖。果椭圆形或球形,长0.6-1.1cm,径4-10mm,成熟时呈紫黑色。花期4-7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3500m的疏、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三出复叶或羽状复叶。小叶片多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1.5-2.5cm,宽0.5-1cm,叶缘及中脉有柔毛。质脆易碎。气微香,味炎。

  【化学成份】叶中含有无羁萜(friedelin),羽扇豆醇(lupeol),白桦脂醇(beiul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α-香树脂醇(α-amyr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苦;甘;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烧烫伤;热毒疮疡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菜油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 毒疮 解毒 清热 清热解毒 热毒 热毒疮疡 烧烫伤 烫伤


败火草的功效 败火草的用途 败火草可以治疗 败火草的用法 败火草的用量 败火草主要治疗 败火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败火草的用法 败火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豹药藤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Bào Yào Ténɡ   【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   【别名】四川白前、西川鹅绒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豹药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nchum dec
  • 白鹤藤根

    “白鹤藤根”在《中药大辞典》 “白鹤藤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鹤藤根   【出处】《本草求原》   【拼音名】Bái Hè Ténɡ Gēn   【别名】白膏药根。   【性味】涩甘,平。
  • 白苏叶

    “白苏叶”在《中药大辞典》 “白苏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Bái Sū Yè   【别名】荏叶(《别录》)。   【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
  • 臂形草

      【拼音名】Bì Xínɡ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臂本科植物毛臂形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chiaria villosa(Lam.)A.Camu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毛臂形草 一年生草本。须根细弱。秆高10-4
  • 白毛藤

    “白毛藤”在《中药大辞典》 “白毛藤”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毛藤   【出处】《百草镜》   【拼音名】Bái Máo Ténɡ   【别名】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