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脑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薄荷脑


薄荷脑

“薄荷脑”在《中国药典》

“薄荷脑”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薄荷脑

  【拼音名】Bò He Nǎo

  【英文名】MENTHOLUM

  【来源】本品为薄荷素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的环状醇。

  【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乙醇溶液显中性反应。

  本品在乙醇、氯仿、乙醚、液状石蜡或挥发油中极易溶解,在水中极微溶解。

  熔点:应为42~44℃(附录ⅦC)。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1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ⅦE),比旋度应为-49°至-50°。

  【鉴别】(1) 取本品1g,加硫酸20ml使溶解,即显橙红色,24小时后析出无薄荷

  脑香气的无色油层(与麝香草酚的区别)。

   (2) 取本品50mg,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加硫酸6 滴与硝酸1 滴的冷混合液,仅显

  淡黄色(与麝香草酚的区别)。

  【功能主治】芳香药、调味药及驱风药。可用于皮肤或黏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疼痛

  【用法用量】0.02~0.1g,多入片剂含服。或入醑剂、软膏剂,外用涂患处。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华本草》:薄荷脑

  【拼音名】Bò He Nǎo

  【英文名】Menthol

  【别名】薄荷冰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全草中提炼出的结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tha canadaensis L.

  

  【原形态】多年生芳香草本,茎直立,高30-80cm。具匍匐的根茎,深入土壤可至13cm,质脆,容易折断。茎锐四棱形,多分枝,四侧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着。单叶对生;叶柄长2-15mm;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长级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以下面分布较密。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时径约18mm,愈向茎顶,则节间、叶及花序递渐变小;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线状披针形,长在2mm以下,具缘毛;花柄纤细,长2.5mm,略被柔毛或近无毛;花萼管状钟形,长2-3mm,外被柔毛及腺镤,具10脉,萼齿5,铗三角状钻形,长约0.7mm,缘有纤毛;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较大,其余3片近等大,花冠喉内部被微柔毛;雄蕊4,前对较长,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筒内,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药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小是对果长卵球形,长0.9mm,宽0.6mm,黄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窝。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乞求气,味初灼热后清凉;乙醇溶液显中性反应。本品存乙醇、氯仿、乙醚、液状石蜡或挥发油中极易溶解,在水中极微溶解。本品熔点为42-44℃。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1g的溶液,依法测定,比旋度为-49℃至-50℃。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1g,加硫酸20ml使溶解,即显橙红色,24h后析出无薄荷脑香气的无色油层。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齿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0.02-0.1g,多入片剂含服。外用:入醑剂,软膏剂,涂搭。

  【制剂】片剂,醑剂,软膏剂。

  【临床应用】同薄荷油。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齿痛 风热感冒 感冒 目赤 皮肤瘙痒 清热 驱风 瘙痒 疏风 疼痛 头痛 咽喉肿痛 肿痛


薄荷脑的功效 薄荷脑的用途 薄荷脑可以治疗 薄荷脑的用法 薄荷脑的用量 薄荷脑主要治疗 薄荷脑能够治疗的疾病 薄荷脑的用法 薄荷脑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菝葜

    “菝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菝葜”在《中药大辞典》 “菝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菝葜   【拼音名】Bá Qiā   【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   【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
  • 不灰木

    “不灰木”在《中药大辞典》 “不灰木”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不灰木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Bù Huī Mù   【别名】无灰木(《本草图经》)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
  • 白背杨

      【出处】《广西植物名录》   【拼音名】Bái Bèi Yánɡ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银白杨的叶。春、夏季采收。   【原形态】乔木,高10~35米。幼枝密生白色绒毛;冬芽圆锥形,有白色绒毛,或仅边缘有细柔毛。单叶互生,长短枝叶形有显着区别:
  • 扁秆藨草

      【拼音名】Biǎn Gǎn Pāo Cǎo   【别名】水莎草、三棱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扁秆藨草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irpus planiculmis Fr. Schmid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根茎,洗净,晒干。
  • 苞叶木

      【别名】沙达木、十两叶   【来源】鼠李科苞叶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Mazz.,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利胆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2~5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