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灰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草木灰


草木灰

“草木灰”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草木灰”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木灰

  【拼音名】Cǎo Mù Huī

  【来源】柴、草烧成的灰。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强筋骨,利关节。主治大骨节病

  【用法用量】草木灰3斤,加水10斤,充分搅拌后浸泡24小时,澄清,取上清夜或过滤取滤液,煮沸浓缩2斤,每次口服30~40毫升,一日3次,连服30天为一个疗程,可视病情,连用几个疗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草木灰

  【出处】《草木灰治疗大骨节病》

  【拼音名】Cǎo Mù Huī

  【别名】冬灰、藜灰(《本经》),薪柴灰(《纲目》)。

  【来源】为柴草烧成的灰。

  【化学成份】因植物种类的不同,灰的分量及其组成也有差异。灰分少者近于0.2%(对于新鲜植物言),特别多者,例如烟草近于20%,但一般草木灰,含量常在1~6%。灰的组成,主要为氧化钾、二氧化硅、氧化钙,但亦常含钠、镁、磷、氯、硫及痕迹的锰、硼、铜等。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纲目》:"辛,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治大骨节病,蚀痈疽恶肉。

  ①《本经》:"主黑子,去肬息肉,疽蚀,疥瘙。"

  ②《唐本草》:"煮小豆,大下水肿。"

  ③《本草拾遗》:"和醋熨心腹冷气痛及血气绞痛,冷即易。"

  ④《纲目》:"治犬咬,热灰敷之,蚀诸痈疽恶肉。"

  【附方】治阴冷疼闷,冷气入腹,肿满杀人:醋和热灰频熨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大骨节病

  用草木灰浸出液观察前驱期及Ⅰ、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469例,服药20天以上,临床痊愈284例(60.6%);明显好转114例(24.3%);好转54例(11.5%);无效17例(3.6%)。对前驱期的疗效较高,随病情的加重,疗效也相应降低。发生疗效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210天。治愈时间最快者7天,最慢者330天,以4个月以内者为多。对临床痊愈后停药的69伪,随访观察10个月,结果1例于5个月后复发。制剂及用法:取杂草木灰(各种杂草或树枝烧成的灰)3斤,加水10斤,充分搅拌后浸泡24小时,过滤,取澄清液,加热浓缩成2斤。每次用30~40毫升,日服3次,可连续服用6个月。或将草木灰浸出液加热,继续浓缩成结晶;另用桑花或桑叶晒干,研成粉末,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做成黄豆大小的水丸,每次30粒,日服3次。亦可将草木灰加水搅拌后,再加热煮沸,制成浓缩煎剂,过滤后服用。剂量用法同浸出液。服药后除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烧心、腹痛、腹泻、口干等反应外,未见其它副作用。

  ②治疗克山病

  用草木灰浸出液治疗潜在型克山病69例,服药3个月后痊愈(体征消失,心电图及X线心影恢复正常)3例,好转10例,加重4例。其中坚持治疗6个月的25例,在治疗3个月时痊愈和好转者4例,加重1例;继续治疗至6个月时,又有4例进一步好转和痊愈,仍是1例加重。由此看来,疗效似与疗程有一定关系。但亦有治疗37例,同时与27例未服药者对比观察,经3个月后发现两组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均相近似;惟对照组中病情加重者较治疗组稍多,主要为心脏增大例数较多。因此认为,草木灰的治疗作用殊不明显,对防止病情发展是否有一定作用也未肯定。另外,用草木灰浸出液治疗慢型克山病10例:3个月后多数病人的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体征与心功能的改善则不明显。草木灰浸出液的制备同前。用量:5岁以下5毫升,6~10岁10毫升,11~15岁15毫升,16岁以上20毫升,日服3次;或9岁以下5毫升,9~17岁10毫升,17岁以上15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副作用同前。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大骨节病 利关节 强筋 强筋骨 气痛 水肿 下水 痈疽

草木灰


草木灰的功效 草木灰的用途 草木灰可以治疗 草木灰的用法 草木灰的用量 草木灰主要治疗 草木灰能够治疗的疾病 草木灰的用法 草木灰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檫树

    “檫树”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檫树”在《中药大辞典》 “檫树”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檫树   【拼音名】Chá Shù   【别名】枫荷桂[广东]、独脚樟、天鹅枫、梓木[江西]   【来
  • 刺藦苓草

      【出处】《新医学杂志》9:31,1973   【拼音名】Cì Mò Línɡ Cǎo   【别名】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6~7月采收。   同属植物水苏叶藦苓
  • 长瓣马铃苣苔

    “长瓣马铃苣苔”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长瓣马铃苣苔”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瓣马铃苣苔   【来源】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长瓣马铃苣苔Oreocharis acericula (S. Moore) Clarke,以全草入药。   【功能
  • 船形乌头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Chuán Xínɡ Wū Tóu   【别名】滂噶尔(藏名)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船形乌头的全草。7~3月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达50厘米。块根常2~3个连生在
  • 刺三甲

      【出处】《天宝本草》   【拼音名】Cì Sān Jiǎ   【别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药性备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岭南采药录》),刺三加、苦刺头(《贵州民间药物》),三甲皮(《四川中药志》),土三加皮、三加皮(《广西药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