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风毛菊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长毛风毛菊


长毛风毛菊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Zhǎnɡ Máo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Leaf of Pilose Combretum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毛风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hieracioides Hook. F. [S. uillosa Franch.]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长毛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茎肥厚,顶端密被膜质残存叶柄;茎被白以长柔毛。基生叶莲座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6cm,宽2-3cm,先端稍尖,基部狭楔形下延成具翅的短柄,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齿,两面被疏长柔毛或仅叶缘有睫毛;茎生叶1-3,条形,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2-3.5cm;总苞卵状钟形,长约2cm;总苞片3层,全部或边缘紫色,基部密被长柔毛,外层卵状披针形,内层条形,3层,绿黄色;托片长短不等;小花管状,紫色,长达2cm。瘦果圆柱状,长3-4cm,冠毛污白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5200m的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主水肿;腹水;胞腔积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涩,性寒。有逐水的功能。用于各种水肿。分布于甘肃西部、青海、湖北。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腹水 泻水逐饮


长毛风毛菊的功效 长毛风毛菊的用途 长毛风毛菊可以治疗 长毛风毛菊的用法 长毛风毛菊的用量 长毛风毛菊主要治疗 长毛风毛菊能够治疗的疾病 长毛风毛菊的用法 长毛风毛菊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栀子花

    “栀子花”在《中药大辞典》 “栀子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栀子花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Zhī Zi Huā   【别名】山栀花(《纲目》),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滇南本草》整理本)。   【来源】为茜草科
  • 钟萼木

      【拼音名】Zhōnɡ è Mù   【别名】山桃树、伯乐树   【来源】钟萼木科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以树皮入药。   【生境分布】江西、湖南、贵州、云南。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主治筋骨痛  
  • 走茎丹参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Zǒu Jīnɡ Dān Shēn   【别名】乌痧草(《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湖广草的全草。夏、秋采全草,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匍匐,基部丛生3~4枝,四方形,略被绒毛。单叶对生
  • 蜘蛛七

      【别名】珍珠七、马蹄、七星、七里香、地花椒、拔地麻   【来源】败酱科蜘蛛七Valeriana fauriei Briq.,以根、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湖北。   【功能主治】根:主治气痛,心痛,腹痛,神经衰弱。   全草:捣烂外敷,治无名肿毒   【摘录】《全
  • 紫青藤

      【拼音名】Zǐ Qīnɡ Ténɡ   【别名】青藤、画眉杠、铁骨散、常青藤、山黄芪、小叶青、画眉跳杠、铁包金、大叶铁包金。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牯岭勾儿茶的根或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chemia kulingensis Schneid.   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