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牙药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虫牙药


虫牙药

“虫牙药”在《中药大辞典》

“虫牙药”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虫牙药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Chónɡ Yá Yào

  【别名】三叉金、三托艾、伤寒头、大箭根(《广西药植名录》),三姐妹(《广西中草药》),牛尾草、三叶扫把、马鹿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三叶香茶菜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原形态】三叶香茶菜,又名:细叶香茶菜。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茎直立,有四钝棱,密被白色粗毛。3叶轮生,有极短的柄,叶片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绿色,被疏散短白毛,下面密被白色柔毛。轮伞花序,有小花10朵,集成圆锥花序式,顶生及对生于叶腋;萼钟状,5齿裂,密被白色绒毛;花冠紫色,外面有白毛,冠筒基部收缩,收缩处的上部有一浅囊,上唇4裂,裂片反折,下唇船形;雄蕊4,2强,花药丁字着生;花柱2裂。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草坡。

  【性味】辛微苦,温。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有小毒。"

  ②《广西中草药》:"味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化痰理湿。治感冒,咳嗽,黄疸,风湿肿痛,齿痛,刀伤出血。

  ①《贵州民间药物》:"止痛止血。治牙痛,刀伤。"

  ②《广西药植名录》:"化痰止咳,消水肿。治伤寒,黄疸,咳嗽,鹤膝风,小儿疳积,风湿。"

  ③《广西中草药》:"发散风寒,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洗。

  【注意】①治牙痛:虫牙药少许,加食盐共捣,放于患处;或用虫牙药根捣烂,放于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流行性感冒:细叶香茶菜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毒蛇咬伤,肿胀疼痛:细叶香茶菜一至二两,水煎冲酒服;外用鲜草适量,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刀伤:虫牙药叶适量,捣烂敷伤口。(《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虫牙药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Chónɡ Yá Yào

  【英文名】Herb of Ternateleaf Rabdosia

  【别名】三叉金、三托艾、大夫根、大箭根、三姐妹、伤寒头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牛尾草的全草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ternifolia (D. Don) Hara [Plectranthus ternifolius D. Don; Isodon ternifolius (D .Don) Kud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0.5-2m。茎密被绒毛状长柔毛。叶对生及3-4枚轮生;具极短柄;叶片披针形至狭椭圆形,稀卵状长圆形,长2-12cm,上面具皱纹,被疏柔毛至短柔毛,下面网脉隆起,密被灰白色或污黄色绒毛。穗状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极密集,排裂成顶生复圆锥花序;苞片叶状至极小;花萼钟状,长约2.3mm,密被长柔毛,果时增大呈筒状,齿5,相等;花冠小,长5-6mm,白色至浅紫色,筒下弯,基部浅囊状,上唇4圆裂,上反,下唇圆卵形,内凹;雄蕊内藏。小坚果卵圆形,腹面具棱。花期9月至翌年2月,果期12月至翌年4-5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地或灌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被柔毛,三枚小叶轮生,狭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2-12cm,宽0.7-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阔锲形或锲形,叶缘具锯齿,坚纸质至近革质,上面榄绿色,具皱纹,被柔毛,下面较淡,网脉隆起,密被灰白色或污黄色绒毛,叶柄极短。由聚伞花序组成穗状圆锥花序,苞片叶状,花萼钟状,直立,萼齿5,三角形,等大。种子卵圆形。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1列细胞,非腺毛众多,由3-7个细胞组成,长196-867μm,直径26-79μm,皮层细胞2-5列。中醉鞘纤维束继续排列成环。韧皮部较窄,木质部较宽。髓宽广,细胞类多角形。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类多角形,上有气孔、腺毛,非腺毛及毛痕,气孔不等式。腺毛黄褐色,头部1个细胞,直径18-25μm,柄部1-2个细胞,长8-16μm,直径10-44μm,无色或含黄棕色物质。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为类长方形细胞,可见非腺毛和腺毛。栅栏组织为1-2列细胞;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呈半月形,韧皮部外侧为纤维束,主脉处上下表皮内方为3-5列厚角组织细胞。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凛类长方形细胞,着生众多的非腺毛和较少的腺毛。非腺毛(1-)2-10个细胞,具疣状刺,有的含棕色物质,腺毛部1-2个细胞,柄部为单细胞。中果皮为3-6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散在。内果皮为1-3列厚壁细胞,有的具单斜纹孔。

  【化学成份】全草含香菜属酸(isodonic acid),长管香茶菜素甲、戊(longikurin A、E),香茶菜属醛(isodonal)[1],牛尾草素甲、乙、丙(rabdoternin A、B、C),冬凌草甲素(oridonin),冬凌草乙(ternifolin)即6α-乙酰基叶香茶菜甲素(6α-acetylsodopo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3]。

  【药理作用】从牛尾草叶中得到的香茶菜属酸15mg/kg给移植了埃氏癌(Ehrlich carcinoma)的小鼠腹腔注射,连续7d,可显着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1]。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构谱:取本品粉末(过40目筛)5g,置50ml磨口锥形瓶中,加甲醇50ml振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于水浴上减压浓缩至5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木犀草素、芹菜素和β-谷甾醇,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高效效板上,用氯仿-甲醇(12:1)展开8.5cm,取出,晾干,喷以5%硫酸乙醇溶液,105℃5min,于可见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主感冒;流感;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牙痛;黄疸;热淋;水肿;痢疾;肠炎;毒蛇咬伤;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止痛止血。治牙痛,刀伤。

  2.《广西药植名录》:化痰止咳,消水肿。治伤寒,黄疸,咳嗽,鹤膝风,小儿疳积,风湿。3.《广西中草药》:发散风寒,解毒消肿,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肠炎 齿痛 出血 刀伤 刀伤出血 毒蛇 毒蛇咬伤 发散风寒 风湿 疳积 感冒 鹤膝风 黄疸 化痰 化痰止咳 解毒消肿 咳嗽 咳嗽痰多 痢疾 利湿 流感 祛风 祛风散寒 热淋 散风 散风寒 散寒 伤寒 蛇咬 蛇咬伤 水肿 小儿疳积 消水肿 消肿 咽喉肿痛 牙痛 止咳 止痛 止痛止血 止血 肿痛

虫牙药


虫牙药的功效 虫牙药的用途 虫牙药可以治疗 虫牙药的用法 虫牙药的用量 虫牙药主要治疗 虫牙药能够治疗的疾病 虫牙药的用法 虫牙药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臭山羊

    “臭山羊”在《中药大辞典》 “臭山羊”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臭山羊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名】Chòu Shān Yánɡ   【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
  • 鲳鱼

    “鲳鱼”在《中药大辞典》 “鲳鱼”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鲳鱼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Chānɡ Yú   【别名】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
  • 插田泡

      【拼音名】Chā Tián Pào   【别名】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   【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以果实、根及茎、藤着
  • 川榛

      【别名】木里仙   【来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tchuensis Franch.,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中南及西南各省。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健胃。主治食欲不佳
  • 粗糠柴

      【拼音名】Cū Kānɡ Chái   【别名】香桂树、香檀、痢灵树、吕宋楸荚粉[腺体粉末]   【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Muell.-Arg.,以果实表面的粉状毛茸和根入药。根随时可采,腺毛及毛茸秋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