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花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慈姑花


慈姑花

“慈姑花”在《中药大辞典》

“慈姑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慈姑花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Cí Gū Huā

  【来源】为泽泻利植物慈姑的花。

  【功能主治】《中国医学大辞典》:"明目,去湿。治一切疗肿痔漏。""祛湿之功,同于茵陈。"

  【用法用量】治一切疔疮:慈姑花适量。用冷开水洗净,捣敷患处。孕妇忌用。(《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慈姑花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Cí Gū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Oldworld Arrowhead

  【来源】药材基源:泽泻科植物慈姑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gittaria trifolia L. var. sinensis(Sims) Makino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 f. sinensis (sims) Makino;S.sinensis Sims;S.sagittifolia arct. Non L.;S.trifolia L. var. edulis(Sieb. Ex miq.)Ohui ]2.Sagittaria trifolkia L.[S.sagittifolia L.var. angustifolia Sieb.;S.trifolia L.var.angustefolia(Sieb.)Kitagawa]

  采收和储藏:秋季花开时采收,鲜用。

  【原形态】1.慈姑,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有纤匐枝,枝端膨大成球茎。叶具长柄,长20-40cm;叶形变化极大,通常为戟形,宽大,连基部裂片长5-40cm,宽0.4-13cm,先端圆钝,基部裂片短,与叶片等长或较长,多少向两侧开展。花葶同圆锥花序长20-60cm;花3-5朵为1轮,单性,下部3-4轮为雌花,具短梗,上部多轮为雄花,具细长花梗;苞片披针形;外轮花被片3,萼片状,卵形,先端钝;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白色,基部常有紫斑;雄蕊多枚;心皮多数,密集成球形。瘦果斜倒卵形,直径4-5mm,背腹两面有翅;种子褐色,具小凸起。花期8-10月。

  2.野慈姑,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茎横生,末端膨大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为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cm。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cm,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雌花1-3轮,心皮多数,两侧压扁;雄花多轮,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瘦果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沼泽、水塘,常栽培于水田。

  2.生于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等水域。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南方各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疔肿;痔漏;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内服:煎汤,3-9g。

  【注意】孕妇忌用。

  【附方】治一切疔疮: 慈姑花适量。用冷开水洗净,捣敷患处。 (《福建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中国医学大辞典》:明目,去湿。治一切疖肿痔漏。祛湿之功,同于茵陈。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疔肿 黄疸 利湿 明目 清热解毒 去湿 祛湿 湿热黄疸 痔漏

慈姑花


慈姑花的功效 慈姑花的用途 慈姑花可以治疗 慈姑花的用法 慈姑花的用量 慈姑花主要治疗 慈姑花能够治疗的疾病 慈姑花的用法 慈姑花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丛毛榕根

    “丛毛榕根”在《中药大辞典》 “丛毛榕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丛毛榕根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Cónɡ Máo Rónɡ Gēn   【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
  • 长瓣金莲花

      【拼音名】Chánɡ Bàn Jīn Lián Huā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长瓣金莲花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ollius macropetalus Fr.Schmidt   采收和储藏:花期前采收,阴干即可。   【原形态】长瓣金莲花,多年生草本。全
  • 粗榧子

      【拼音名】Cū Fěi Zǐ   【别名】榧子、山榧子、血榧   【来源】粗榧科粗榧属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和中国粗榧C. sinensis (Rehd. Et Wils.)Li的种子。秋季采摘,晒干。   【性味】甘、涩,平
  • 草本水杨梅

      【别名】追风七、老五叶、海棠菜   【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草本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以全草或根入药。夏季采挖,切碎晒干。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肠炎,痢疾,小儿惊风,腰腿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外
  • 橙皮

    “橙皮”在《中药大辞典》 “橙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橙皮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Chénɡ Pí   【别名】黄果皮、理陈皮(《滇南本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果皮。冬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