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茄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天茄


刺天茄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Cì Tiān Qié

  【别名】苦颠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具分枝,全体密被黄硬毛和针状剌。单叶互生;菱状宽椭圆形,长7.5~11厘米,宽5~9厘米,边缘有不规则角状波齿,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刺状腺毛,能分泌粘液,两面脉上均疏生长短不一的尖刺。聚伞花序由2~4朵花组成,花梗细弱,被有粗毛及小刺;花萼5浅裂,轮状,被毛及小刺;花冠白色或微带黄色,花瓣5枚,卵状披针形,被毛。浆果球形,未熟时有深绿色花纹,熟后黄色。种子多数,浅棕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间林下或荒坡。分布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浆果含澳洲茄胺、谷甾醇、薯蓣皂甙元等。还含澳洲茄胺甙类、澳洲茄边碱、澳洲茄碱和刺茄碱,以及生物碱皂甙刺天茄碱。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微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炎解毒,镇静止痛。治风湿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捣涂或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将要出头的疮毒:刺天茄叶、果晒干研末,加重楼粉,蜂蜜调匀外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牙痛:刺天茄鲜果实捣烂,置牙痛处。(《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 相关书籍记载:
  • 《滇南本草》:刺天茄

相关中药

  • 车桑子叶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Chē Sānɡ Zǐ Yè   【英文名】Leaf of Clammy Hopseedbush   【别名】破故纸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车桑子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donaea viscosa(
  • 川莓

      【拼音名】Chuān Méi   【别名】大乌泡、乌泡   【来源】蔷薇科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湖北、四川。   【性味】酸、咸,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呕,活血
  • 草龙

    “草龙”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草龙”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龙   【拼音名】Cǎo Lónɡ   【别名】化骨溶、假木瓜、水仙桃、田浮草、香须公   【来源】柳叶菜科水龙属植物草龙Jussiaea linifolia
  • 催吐萝芙木

      【来源】夹竹桃科催吐萝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 ex Spreng.,以根、茎皮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有栽培。   【功能主治】根:可提取利血平生物碱,治高血压;并可提制呕吐、下泻药物。   茎皮:可治高热,消化不良,疥癣。   乳汁
  • 刺榆皮

      【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针刺如柘,其叶如榆,瀹为疏,美滑于白榆。”可见,古代即知榆类品种甚多,所述刺榆特征也与今用品种一致。   【拼音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