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萼悬钩子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萼悬钩子


刺萼悬钩子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

  【拼音名】Cì è Xuán Gōu Zi

  【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

  【别名】黄琐梅、小红袍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oc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刺萼悬钩子 灌木,高1-2m。老枝红褐色,无毛,常被白色粉霜,有钩状皮刺。叶柄密被长柔毛,疏生钩状细皮刺;托叶线形,有长柔毛;小叶3(-5),顶生小叶菱形,侧生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4(5)cm,宽1.5-3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花1-4朵;花梗被长柔毛和细皮刺;花直径1.5-2cm;花萼长达2cm,外面密被针刺和长柔毛;花瓣近圆形,白色,基部有极短爪,短于萼片。果球形,包藏于萼内,直径达1.5(2)cm,黄色,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达3700m的山谷溪旁、荒山坡或松林下开旷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

  【性味】淡、苦;平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痢疾,肠风下血,黄疸,肾炎水肿,筋骨疼痛,扭伤,月经不调,小儿百日咳,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主治月经不调,红白痢疾,肠下血,肾炎,黄疸,小儿百日咳,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百日咳 肠风 肠风下血 黄疸 黄水疮 活血 活血调经 筋骨疼痛 痢疾 利湿 扭伤 清热利湿 肾炎 肾炎水肿 水肿 疼痛 调经 下血 月经不调


刺萼悬钩子的功效 刺萼悬钩子的用途 刺萼悬钩子可以治疗 刺萼悬钩子的用法 刺萼悬钩子的用量 刺萼悬钩子主要治疗 刺萼悬钩子能够治疗的疾病 刺萼悬钩子的用法 刺萼悬钩子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齿瓣延胡索

    “齿瓣延胡索”在《中药大辞典》 “齿瓣延胡索”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齿瓣延胡索   【拼音名】Chǐ Bàn Yán Hú Suǒ   【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Turschaninovii
  • 椿树花

      【拼音名】Chūn Shù Huā   【别名】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a sine
  • 车桑仔根

      【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Chē Sānɡ Zǎi Gēn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根。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   【附方】①治牙痛:车桑仔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②治风毒流注:车桑仔干根一至二两,酌加猪瘦肉同炖服;另用鲜叶和红糖
  • 长春七

    “长春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长春七”在《中药大辞典》 “长春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春七   【拼音名】Chánɡ Chūn Qī   【别名】长虫七   【来源】为伞形科邪蒿属植物长春七Seseli
  • 藏报春

      【出处】藏报春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藏报春,滇南圃中植之。叶如蜀葵,叶多尖叉,就根生叶,长柄肥柔。春初抽葶开花,如报春稍大,附下作苞,花出苞上,一掌数层,一层四五苞,与报春同时而不如报春繁缛耐久,滇近藏,凡花以藏名者,异之也。"以上所述形态及附图特征,与今报春花科藏报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