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楸茎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楸茎


刺楸茎

  【拼音名】Cì Qiū Jī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约10m,最高可达30m,胸围达70cm以上。树皮暗灰棕色,小枝圆柱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钉状皮刺,刺长5-6mm,基部宽6-7mm。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柚细长,长8-50cm,无毛;叶片近圆形或扁圆形,掌状5-7浅裂,裂片三角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不及全叶片的1/2,茁壮枝上的叶片分裂较深,裂片长超过全叶片的1/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仅脉上具淡棕色软毛或除基部脉腋外无毛。伞形花序列 聚生为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cm,直径20-30cm;伞形花序直径1-2.5cm,有花数朵;花萼无毛,边缘有5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或淡黄绿色;雄蕊5,长约2.5mm,内曲,花丝较花瓣长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盘隆起,花柱2,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直径约5mm;宿存花柱长约2mm。种子2,扁平。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性状】性状鉴别:枝条呈圆柱形,长10-20cm,直径1cm。表面灰色至灰棕色,有黄棕色圆点状皮孔和淡棕色的角状刺,刺尖锐,侧扁,基部扁而宽阔,呈长椭圆形,微有光泽。质坚硬,折断面木部纤维性或裂片状,中央可见白色髓部。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茎中含刺楸根皂甙(kalopanaxsaponin)I和Ⅱ。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刮去刺,润透,切薄片,干燥。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切面表皮及韧皮部甚薄,中央具有白色柔软的髓部,嫩茎髓部宽广,木部狭窄;老茎髓部较小,木部宽广,质轻松,气微,味微苦、微辛。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胃脘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痹痛 除湿 风湿痹痛 活血 活血止痛 祛风除湿 湿痹 胃脘痛


刺楸茎的功效 刺楸茎的用途 刺楸茎可以治疗 刺楸茎的用法 刺楸茎的用量 刺楸茎主要治疗 刺楸茎能够治疗的疾病 刺楸茎的用法 刺楸茎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川鄂山茱萸

      【拼音名】Chuān è Shān Zhū Yú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nus chinensis Wang er.[Macro-carpium chinense(Wanger.)Hutch.]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
  • 臭常山

      【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   【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截疟,止痛,安神。用于风热感冒,风湿关节肿痛,胃痛
  • 刺莓果根

      【出处】《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Cì Méi Guǒ Gēn   【别名】野玫瑰根(《吉林医药资料》(1):32,1971)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根。   【功能主治】《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经血不止,刺莓
  • 赤甲红

      【拼音名】Chì Jiǎ Hónɡ   【别名】石蟹、日本蟳、蝤蛑   【来源】甲壳纲蝤蛑科日本蟳Charybdis (Charybdis) japonicus (H. Milne-Edwards),以全体入药。   【生境分布】我国沿海。   【功
  • 川牛膝

    “川牛膝”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川牛膝”在《中药大辞典》 “川牛膝”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牛膝   【拼音名】Chuān Niú Xī   【英文名】RADIX CYATHULAE   【别名】甜川牛膝、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