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浮萍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大浮萍


大浮萍

“大浮萍”在《中药大辞典》

“大浮萍”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大浮萍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Dà Fú Pínɡ

  【别名】大薸(《纲目》),猪姆莲(《岭南采药录》),水浮萍(《南宁市药物志》),大浦藻(《岭南草药志》),浮萍(《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水浮莲的全草。夏季采收,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浮水无茎草本,有长而悬垂成束的根。叶簇生,倒卵状楔形,长2.5~10厘米,先端截头状浑圆,基部厚,无叶柄与叶片之分,两面均被毛,叶脉下面凸起,扇状。佛焰苞白色,下部管状,上部开张,长1.2厘米,具短柄,有柔毛,生于叶簇的中央;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与佛焰苞管的背部合生,上部分离;雄花序生于花序轴的顶部,由数枚无柄、合生的雄蕊组成;雌花序生于下部,为一单生、圆锥状卵形、1室的子房,有胚珠多数。浆果。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淡水中。分布华南、华东一带。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叶簇生,多皱缩,全体呈团状,叶片直径3~4厘米,淡黄色至淡绿色,基部被有长而密的毛茸,或有须根残存。质松软,易碎。气微,味咸。以干燥、无须根者为好。

  【性味】辛,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利尿除湿。治荨麻疹,丹毒,水臌,湿疮,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洒风脚痛,煲食。亦擦汗斑,能散皮肤血热。"

  ②《岭南采药录》:"煎服能通经,煎水洗血热作痒,消跌打肿痛。"

  ③《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消肿,除湿止痒。"

  ④《南宁市药物志》:"发汗解热,利尿消肿。治痘疹,丹毒,梅毒,打扑跌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①《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及非实热实邪者禁用。"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根有微毒,内服应去根。"

  【附方】①治血热身痒:大浮萍半斤,银花藤半斤,地稔四两,过塘蛇半斤,土荆芥四两,樟木叶三两(均鲜用)。煎水洗。(《陆川本草》)

  ②治跌打伤肿:鲜大浮萍,酌加冰糖捣烂,加热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荨麻疹:大薸、胡麻、皂刺、白蒺藜、海桐皮各三至五钱。水煎服。

  ④治湿疮:大藻三两。焙干为末,炼蜜为丸服。

  ⑤治水臌:大薸、糖各四两,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服后大量排尿,肿胀便消,忌食盐。(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备注】本品在广东、广西以及福建地区作浮萍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浮萍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Dà Fú Pínɡ

  【英文名】Herb of Waterlettuce

  【别名】水浮莲、天浮萍、水浮萍;大浦藻、浮薸、浮萍、连花薸、水白菜、草包草、水鞭蓉、翻萍、大番萍、水荷莲、肥猪草、红莴苣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大薸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stia stratiotes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薸,水生飘浮草本。有多数长而悬垂的根,须根羽状,密集。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倒三角形、倒卵形、扇形,以至倒卵状长楔形,长1.3-10cm,宽1.5-6cm,先端栽头状或浑圆,基部厚,一面被毛,基部尤为浓密;叶脉扇状伸展,背面明显隆起成折皱状。佛焰苞白色,长0.5-1.2cm,外被茸毛,中部两侧狭缩,管部卵圆形,檐部卵形,锐尖,近兜状;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花单性同序;下部雌花序具单花,上部雄花序有雄蕊2,轮生,雄蕊极短,彼此合生成柱,雄蕊柱基部宽,无柄,长卵圆形,顶部稍扁平,花药2室,对生,纵裂;雌花单一,子房卵圆形,斜生于肉穗花序轴上,1室,胚珠多数。浆果小,卵圆形。种子圆柱形。花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本种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适宜于在平静的淡水池塘、沟渠中生长。

  资源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栽培,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有野生。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多皱缩,全体呈团状。叶簇生,叶片展形后呈倒诳状楔形,长1.5-5cm,宽1-3.5cm,先端钝圆而呈微波状,淡黄至淡绿色,两面均有细密的白色短绒毛,基部被有长而密的棕色绒毛。须根残存。质松软,易碎。气微,味咸。

  【化学成份】含芹菜素糖甙和光牡荆素类型的二碳链黄酮甙,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木犀草素--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及微量荭草素(orientin)和牡荆素(vitexin),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r-linolenic acid),(12R,9Z,13E,15Z)-12-羟基-9,13,15-十八碳三烯酸[(12R,9Z,13E,15Z)-12-hydroxy-9,13,15-octadecatrienoic acid],(9S,10E,12Z,15Z)-9-羟基-10,12,15-十八碳三烯酸[(9S,10E,12Z,15Z)-9-hydroxy-10,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α-细辛脑(α-asarone),24S-乙基-4,22-胆甾二烯-3,6-二酮(24S-ethyl-4,22-cholestadiene-3,6-dione),11α-羟基-24S-乙基-5α-胆甾-22-烯3,6-二酮(11α-hydroxy-24S-ethyl-5α-cholest-22-en-3,6-dione),谷甾醇-3-O-(2,4-O-二乙酰基-6-硬脂酰)-β-D-葡萄糖甙[sitosterol-3-O-(2,4-O-diacetyl-6-stearyl)-β-D-glucopyranoside],谷甾醇-3-O-(2-O-硬脂酰)-β-D-木糖甙[sitosterol-3-O-(2-O-stearyl)-β-D-xylopyranoside],谷甾醇-3-O(4-O-硬脂酰)-β-D-木糖甙[sitosterol-3-O-(4-O0stearyl)-β-K0xylopyranoside]。另含蛋白质(protein),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和多酚类化合物(polyphenol)。

  【性味】味辛;性寒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疏风透疹;利尿除湿;凉血活血。主风热感冒;单板机疹不透;荨麻疹;血热瘙痒;汁斑;湿疹;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臁疮;丹毒;无名肿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及非实热实邪者禁用。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风脚痛,煲食。亦擦汗斑,能散皮肤血热。2.《岭南采药录》:煎服能通经,煎水洗血热作痒,消跌打肿痛。3.《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消肿,除湿止痒。4、《南宁市药物志》:发汗解热,利尿消肿。治痘疹,丹毒,梅毒,打扑跌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痹痛 除湿 丹毒 跌打肿痛 发汗 风热感冒 风湿痹痛 感冒 活血 活血消肿 煎水洗 解热 臁疮 凉血 凉血活血 利尿 利尿消肿 麻疹 梅毒 瘙痒 湿痹 湿疮 湿疹 疏风 水臌 水肿 透疹 无名肿毒 小便不利 荨麻疹 止痒 肿毒 肿痛

大浮萍


大浮萍的功效 大浮萍的用途 大浮萍可以治疗 大浮萍的用法 大浮萍的用量 大浮萍主要治疗 大浮萍能够治疗的疾病 大浮萍的用法 大浮萍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滇列当

      【拼音名】Diān Liè D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滇列当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obanche yunnanensis (G.Beck) Hand.-Mazz. [O.alsatica Kirschl.var.yunnanensis G.Beck]
  • 地菍

    “地菍”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地菍”在《中药大辞典》 “地菍”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菍   【拼音名】Dì Rěn   【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   【来源】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Melas
  • 大青木

      【拼音名】Dà Qīng Mù   【别名】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   【来源】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洗净阴干或鲜用。
  • 大血藤

    “大血藤”在《中国药典》 “大血藤”在《中药大辞典》 “大血藤”在《中华本草》 “大血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药典》:大血藤   【拼音名】Dà Xuè Ténɡ   【英文名】CAULIS SARGENTODOXAE
  • 到老嫩

      【拼音名】Dào Lǎo Nèn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martinii(Levl.)Hand.Mazz.[Boehmeria martini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