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大黄草


大黄草

  【拼音名】Dài Huánɡ Cǎo

  【别名】大红草、白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圆叶艾纳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oblongifolia Kitam.[B.malabarica auct.non Hook.f .; B.clarkei auct.non Hook. 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长圆叶艾纳香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纺锤状。茎分枝,具条棱,上部被较密长的毛,节间长2-4cm。基部叶常小于中部叶;中部叶长圆形或狭椭圆状长圆形,长9-14cm,宽3.5-5.5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状渐狭,的无柄,边缘狭反卷并有硬重锯具有,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稀疏长柔毛;中脉两面凸起,侧脉5-7对;上部叶渐小,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5.5cm,宽1-1.5cm,边缘具尖齿或角状疏齿,稀全缘。头状花序多数,排成顶生开展的疏圆锥花序;花序柄长达2cm,被密长柔毛;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约4层,绿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线状披针形,背面被密长柔毛,中、内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背面被柔毛;花托蜂窝状,被白色粗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檐状3-4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管状,檐部5裂,被白色疏毛和密腺体。瘦果圆柱形,被疏白色粗毛,具条棱;冠毛白色,糙毛状。花期8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草地或山谷溪流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具条棱,下部被疏毛或脱毛,上部被较必密且长的毛。叶多皱缩,完整叶长圆形或苌圆状披针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短尖或钝,边缘狭及卷并有不规则的硬重锯齿,两面被柔毛,中脉凸起,网脉在下面明显。总苞于状钟状;总苞片绿色,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尾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柔毛;花托被白色粗毛。花黄棕色,多数脱落。味苦,微辣。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急性支气管炎;肠炎;痢疾;急性肾炎;尿路感染;多发性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肠炎 多发性疖肿 疖肿 急性肾炎 痢疾 利水 利水消肿 尿路感染 气管 气管炎 肾炎 支气管炎


大黄草的功效 大黄草的用途 大黄草可以治疗 大黄草的用法 大黄草的用量 大黄草主要治疗 大黄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大黄草的用法 大黄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吊干麻

    “吊干麻”在《中药大辞典》 “吊干麻”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吊干麻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Diào Gān Má   【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中国经济植物志》),老虎麻(《贵州草
  • 大叶马尾连

    “大叶马尾连”在《中药大辞典》 “大叶马尾连”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大叶马尾连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Dà Yè Mǎ Yǐ Lián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 大百解薯

      【拼音名】Dà Bǎi Jiě Shǔ   【别名】金银袋、大总管、萝卜防己、大青木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广西马兜铃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Chun et How[A.shukangiiChunet
  • 兜兰

      【别名】绉枸兰   【来源】兰科兜兰Cypripedium corrugatum Franch.,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甘、涩、微酸,平。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炎,膀胱炎,疝气等   【用法用
  • 灯笼花

      【出处】灯笼花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灯笼花,昆明僧寺中有之。藤老蔓架,小叶密排,糙涩无纹,俱如络石。春开五棱红篱子花,长几径寸,五尖翻翘,色独新绿,黄须数茎,如铃下垂。"根据文述及附图,与本种相符合。   【拼音名】Dēnɡ Lonɡ Huā   【别名】法罗喜、岩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