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盛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敦盛草


敦盛草

“敦盛草”在《中药大辞典》

“敦盛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敦盛草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Dūn Shènɡ Cǎo

  【别名】敦木卜江区(藏名)

  【来源】为兰种植物西藏杓兰的根。7~9月采挖。

  【原形态】草本,高30~45厘米。根茎短,生多数细长须根,土黄色。茎直立,具3~5叶片。叶互生,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收狭成鞘抱茎,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被细毛。花大,1朵,顶生;萼片和瓣均橙黄色,具多条紫脉,唇瓣囊状,红紫色。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山坡和林缘。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苦,微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止痛,活血。治风湿腰腿痛,下肢水肿,跌打损伤,淋病,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敦盛草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Dūn Shènɡ Cǎo

  【英文名】root of Tibet Ladyslipper

  【别名】敦朴江区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C.tibeticum King ex Rolfe]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挖。

  【原形态】大花杓兰,草本,高30-45cm。根茎短,生多数细长须根,土黄色。茎直立,粗壮,具3-5片叶。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收狭成鞘抱茎,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被细毛。花大,单生,少为2朵,顶生;紫红色,极少花为白色;中萼片宽卵形,长4-5cm;合萼片卵形,较中萼片短而狭,急尖具2齿;花瓣披针形,较中萼片长,内面基部具长毛;唇瓣几乎与花瓣等长,紫红色或黑紫色,囊内底部与基部具长柔毛,上部的前面内弯;退化雄蕊近卵状箭形或长圆状箭形,长10-17mm,色浅或为黑紫色;子房被短柔毛至无毛。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山坡林间草地或河谷、河滩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主下肢水肿;淋症;白带;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风湿痹痛 风湿腰腿痛 活血止痛 淋病 利尿 利尿消肿 水肿 腰腿痛


敦盛草的功效 敦盛草的用途 敦盛草可以治疗 敦盛草的用法 敦盛草的用量 敦盛草主要治疗 敦盛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敦盛草的用法 敦盛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椴树根

      【拼音名】Duàn Shù Gēn   【别名】叶上果根、滚筒树根、家鹤儿。   【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椴树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lia tuan Szysz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泥土,切片晒干。   【原形态】椴树 乔木,高20cm。树皮
  • 杜茎山

    “杜茎山”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杜茎山”在《中药大辞典》 “杜茎山”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茎山   【拼音名】Dù Jīnɡ Shān   【别名】踏天桥、山茄子[江西南丰]   【来源】紫金牛科杜茎山属植物
  • 大苦草

      【别名】獐牙菜、黑节苦草、黑菊黄、走胆草、紫花青叶胆、蓑衣莲   【来源】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双点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 (Sieb. et Zucc.) Hook. f. et Thoms.,以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
  • 滇姜三七

      【别名】姜三七[云南]   【来源】姜科曲蕊姜属植物曲蕊姜Camptandra yunnanensis (Gagnep.) K. Schum.,以球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去皮和毛,切片晒干研末。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
  • 地柏枝

    “地柏枝”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地柏枝”在《中药大辞典》 “地柏枝”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   【拼音名】Dì Bǎi Zhī   【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