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唐松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高山唐松草


高山唐松草

  【拼音名】Gāo Shān Tánɡ Sōnɡ Cǎo

  【别名】马尾黄连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高山唐松草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alpin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高山唐松草,多年生小草本。全株无毛。叶4-5片或更多,均基生,为二回羽状三出复叶;叶柄长1.5-3.5cm;叶片长1.5-4cm,小叶薄革质,有短柄或无柄,圆菱形、菱状宽倒卵形或倒卵形,长和宽均为3-5mm,基部圆形或宽楔形,3浅裂,浅裂片全缘,脉不明显。花葶1-2条,高6-20cm,不分枝;总状花序长2.2-9cm;包片小,狭卵形;花梗向下弯曲;萼片4,绿白色,椭圆形,易脱落;雄蕊7-10,花药狭长圆形,先端有短尖头,花丝丝形;心皮3-5,柱头箭头状。瘦果狭椭圆形,稍扁,有8条粗纵肋。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5300m的高山划地、山谷阴湿处或沼泽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西藏。

  【化学成份】根含厚果唐松草次碱(thalidasine),皱唐松草宁碱(thalrugosaminine),厚果唐松草碱(thalicarpine),皱唐松草碱(thalicarpine),高山唐松草二酮碱(thalpindione),N-去甲基皱唐松草定碱(N-desmethyl thalrugosidine),新罗氏唐松草碱(neothalibrine),O-甲基异波尔定碱(O-methylisobolldine)即诏松草卟吩(thaliporphine)也称小诏松草定碱(thalicmidine),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N-甲基-6,7-二甲氧基异喹诺酮(N-methyl-6,7-demethoxyisoquimolone),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去甲氧化白毛茛分碱(nroxyhydrastin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小檗碱(berberine),非洲防已碱(columbam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性味】味苦;性宣

  【归经】胃;肝;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主头痛目赤;泄泻痢疾;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 目赤 清热泻火 热泻 头痛 头痛目赤 泻火 泻痢 泄泻 泄泻痢疾


高山唐松草的功效 高山唐松草的用途 高山唐松草可以治疗 高山唐松草的用法 高山唐松草的用量 高山唐松草主要治疗 高山唐松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高山唐松草的用法 高山唐松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筀笋

      【出处】汪颖《食物本草》   【拼音名】Guì Sǔn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筀竹的苗。   【原形态】筀竹(《唐本草》),又名:桂竹(《本草图经》)。   秆直立,高10~20米,直径3~8厘米,绿色,幼时被以白色蜡粉。箨鞘棕紫色,有淡紫黑色之斑点及斑纹,并覆
  • 甘木通

    “甘木通”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木通”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木通   【别名】眼蛇药   【来源】毛茛科甘木通Clematis filamentosa Dunn,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   【化学成份】
  • 钩栲

      【拼音名】Gōu Kǎo   【别名】大叶锥栗、大叶青柴、青叶槠、钩栗、猴栗   【来源】壳斗科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除台湾和广东(海南岛)外,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   【功能主治】主治痢疾   【
  • 甘青雪莲花

      【别名】雪莲[西北]   【来源】菊科木香属植物水母雪莲花Saussurea medusa Maxim.,以全草入药。开花时采收,去净泥沙、残叶,晒干。   【性味】微苦,热。有毒。   【功能主治】强筋活络,补肾壮阳,通经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腰痛,阳痿,妇女小腹冷痛
  • 龟胆汁

    “龟胆汁”在《中药大辞典》 “龟胆汁”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龟胆汁   【出处】《纲目》   【拼音名】Guī Dǎn Zhī   【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胆汁。   【原形态】形态详"龟版"条   【性味】《纲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