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紫萁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桂皮紫萁


桂皮紫萁

  【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

  【拼音名】Guì Pí Zǐ Qí

  【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

  【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unda cinnamomea L.[O.cinnamomea L.var.asiatica Fernald;O.cinnamomea L.var.fokiensis Cope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除去须根及叶柄,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50-100cm。根茎粗短或具粗肥圆柱形的主轴。叶丛生,二型;营养叶柄禾秆色,干后淡棕色,长20-40cm;叶片二回羽状深裂,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5-60cm,宽12-24cm;羽片12-20对,近对生,无柄,基部有关节,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2cm,宽1.2-2.4cm;裂片12-14对,长圆形,长约1cm,宽约4-6mm,全缘,纸质,幼时有淡棕色绒毛;中脉明显,侧脉二叉分枝;孢子叶柄长24-40cm;叶片二回羽状,长20-40cm,宽3-4cm;羽片12-14对,紧缩成线形,背面密被暗棕色的孢子囊。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潮湿山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高含量淀粉,叶绿素;叶柄含白色花青甙(leukoanthocyanine),木质素(ligning),纤维,果胶,糖,儿茶酸(catechuic acid)等。还含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苯丙氨酸(phenylaan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等。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利尿。主痄腮;流感;痢疾;鼻衄;崩漏;外伤出血;钩虫病;蛲虫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炒炭研末,每次3g,每日2-3次。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苦,涩,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崩漏 鼻衄 钩虫病 利尿 流感 蛲虫 蛲虫病 杀虫 外伤出血 小便不利 痄腮

桂皮紫萁


桂皮紫萁的功效 桂皮紫萁的用途 桂皮紫萁可以治疗 桂皮紫萁的用法 桂皮紫萁的用量 桂皮紫萁主要治疗 桂皮紫萁能够治疗的疾病 桂皮紫萁的用法 桂皮紫萁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高山扁枝石松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拼音名】Gāo Shān Biǎn Zhī Shí Sōnɡ   【英文名】spores of Alpine clubmoss   【别名】高山石松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高山扁枝石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
  • 过岗龙

      【别名】过江龙、扁龙、过岗扁龙、榼子藤、脊龙、扭龙、左右扭、扭骨风、眼镜豆、猪腰子、牛肠麻、牛眼睛   【来源】为豆科榼藤子属植物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 (L.) Merr.,以藤及种仁入药。藤全年可采,切片,蒸后晒干;种子冬春采,去外壳,煮熟或炒熟晒干碾粉。
  • 鬼臼

      【出处】《本经》   【拼音名】Guǐ Jiù   【别名】爵犀、马目毒公、九臼(《本经》),天臼、马目公、解毒(《吴普本草》),术律草(《丹房鉴源》),羞天花、羞寒花(《益部方物略记》),害母草(《本草图经》),八角盘(《通志》),独脚莲、独荷草(《土宿本草》),旱荷(
  • 广防风

      【别名】防风草、落马衣、秽草、抹草、马衣叶、土藿香、排风草、野苏麻、豨签草[福建]、假豨签草[广西]   【来源】唇形科防风草属植物广防风Ebimexedi indica (L.) rothm.,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微温。   【功能
  • 革质红菇

      【拼音名】Gé Zhì Hónɡ Gū   【别名】大红菇、红菌子、青杠菌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革质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alutacea (Pers .)[Agari-cus alutavea Pers.]   采收和储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