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内脏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海参内脏


海参内脏

  【拼音名】Hǎi Shēn Nèi Zànɡ

  【别名】海参肠

  【来源】药材基源:为刺参科动物刺参、绿刺参、花刺参等的内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2.Stichopus chloronotus Brandt

  采收和储藏:将剖出的内脏阴干,蜜封于阴凉干燥处。

  【原形态】1.刺参,体呈圆柱状,一般长20-40cm,宽3-6cm,背面隆起,具4-6行圆锥形大小不等的肉刺,腹面管足较密,排成不规则的纵带。口在前端,后端为肛门。口偏于腹面,周围具楯状触手20个。口背有一乳突,生殖孔即位于孔突处。皮内的骨片主要为桌形体,幼小个体的桌形体塔部细而高,底盘较大,周缘平滑,老年个体的桌形体塔部变低或消失,只剩下小形的穿孔盘。产卵季节在5月底到7月初。

  2.绿刺参,体呈四广柱形,一般长达30cm以上,沿身体的边棱,各有两行交互排列的圆锥形肉刺。腹面管足较多,排列成3纵带,中央带较宽。口稍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浅层皮内的骨片,主要是略成方形的桌形体,上方稍向外扩张,顶上有小齿8-12个,最多可达16个;下方底盘小,有穿孔4-8个。深层皮内的骨片为小形的C形体。

  3.花刺参,体稍呈方柱形,一般长30-40cm,最长可达95cm。背面散生多数圆锥形和排列不规则的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纵带,喘带较宽。触手20个。皮的内片:第1种为桌形体,基塔部顶端具12个向外扩张的小齿,它的底盘小,略带方形,中央常有4个大孔,周围有4个或4个以上的小孔;底盘较大的桌形体,其周围小孔也较多。第2种骨片是大小不等的C形体。第3种似为数个C形体连接组成的花纹样体。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体色变异很大,多为橄榄绿灰色,并间有灰黄、浅褐及浓绿等色的斑点或斑纹,肉刺末端有的带红色。多栖息于潮间带珊瑚礁旁或岩石下,大形个体多在海水较深处。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海南及雷州半岛、西沙群岛等沿岸浅海。

  【功能主治】镇惊;和胃;解毒透疹;生肌止血。主癫痫;小儿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麻疹;疮疖;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3-12g;或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疖 癫痫 和胃 溃疡 麻疹 生肌 生肌止血 十二指肠溃疡 透疹 外伤出血 小儿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 镇惊


海参内脏的功效 海参内脏的用途 海参内脏可以治疗 海参内脏的用法 海参内脏的用量 海参内脏主要治疗 海参内脏能够治疗的疾病 海参内脏的用法 海参内脏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红天葵

    “红天葵”在《中药大辞典》 “红天葵”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红天葵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Hónɡ Tiān Kuí   【别名】紫背天葵、红叶、散血子、龙虎叶(《广西药植名录》),夜渡红、红水
  • 花苜蓿

    “花苜蓿”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花苜蓿”在《中药大辞典》 “花苜蓿”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苜蓿   【拼音名】Huā Mù Xu   【别名】扁豆子、苜蓿草、野苜蓿   【来源】豆科花苜蓿Trigonella
  • 红藤蓼

      【别名】竹叶舒筋、大活血、舒筋草、鹿蝉通筋草   【来源】蓼科红藤蓼Polygonum emodi Meis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淡,微温。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   【用法用量】3~5钱。
  • 黑塔子根

    “黑塔子根”在《中药大辞典》 “黑塔子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黑塔子根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Hēi Tǎ Zǐ Gēn   【别名】油柿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根。9~11月采挖
  • 红花月见草

      【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   【拼音名】Hónɡ Huā Yuè Jiàn Cǎo   【英文名】evening primrose of safflower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红花月见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othera 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