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果仁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核桃楸果仁


核桃楸果仁

  【拼音名】Hé Tɑo Qiū Guǒ Rén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J.stenocarpa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外果皮、内果皮(壳),取仁,干燥。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超达2Om。树皮暗灰色;浅纵裂。小枝粗壮,具柔腺毛。髓部薄片状;顶芽大,有黄褐色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可达80cm;叶柄长5-9cm,基部肥大,叶柄和叶轴被有短柔毛及星状毛;小叶9-23枚,椭圆形至长椭圆形,6-17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歪斜或截形,边缘具细锯齿,表面深绿色,初生稀疏短柔行,后仅中脉有毛,背面色淡,贴生短柔毛及星状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先叶开放,长9-20cm;雄花具短柄,有1枚苞片及1-2枚小苞片,花被状,花被片3-4,常有雄蕊12,稀13或14;雌花序穗状,顶生,直立,有雌花4-10朵,花被片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被柔毛,苞片及小苞片合绕子房外壁,子房子位,柱头2裂,鲜红色。果序长10-15cm,俯垂,常有5-7个果实,核果球形或卵形,顶端尖,不易开裂,密被腺质短柔毛;果核坚硬,表面有8条纵棱,各棱之间有不规则的皱曲及凹穴;内果皮壁内有多枚不规则的空隙,隔膜内亦有2空隙。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土质肥厚、湿润、排水良好的沟谷两旁或山坡中下部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及河北、山西等地。

  【性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敛肺平喘;温补肾阳;润肠通便。主肺虚咳喘;肾虚腰痛;遗精阳痿;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便秘 补肾 补肾阳 大便秘结 咳喘 敛肺 平喘 润肠 润肠通便 肾虚腰痛 通便 虚咳 阳痿 腰痛 遗精

核桃楸果仁


核桃楸果仁的功效 核桃楸果仁的用途 核桃楸果仁可以治疗 核桃楸果仁的用法 核桃楸果仁的用量 核桃楸果仁主要治疗 核桃楸果仁能够治疗的疾病 核桃楸果仁的用法 核桃楸果仁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海牛

    “海牛”在《中药大辞典》 “海牛”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海牛   【出处】《本草原始》   【拼音名】Hǎi Niú   【来源】为海牛科动物海牛的全体。   【原形态】体呈长椭圆形,长约4~12厘米。腹面平;背面呈块状
  • 黑风藤

      【拼音名】Hēi Fēnɡ Ténɡ   【别名】通气香、黑皮跌打、石拢藤、拉公藤、多花瓜馥木、埋罕[傣]   【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黑风藤Fissisfigma polyanthum (Hook. f. et Thoms.) Merr.,以根和藤入药。全年可采,洗
  • 鲎壳

    “鲎壳”在《中药大辞典》 “鲎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鲎壳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Hòu Ké   【别名】鲎鱼壳(《圣惠方》),鲎甲(《泉州本草》)。   【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壳。
  • 红须须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Hónɡ Xū Xū   【英文名】Sage,salvia   【别名】洱源鼠尾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洱源鼠尾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lankongensis C. Y. Wu.
  • 华青皮木

      【别名】退骨王、香芙木、碎骨仔树   【来源】铁青树科香芙木属植物管花青皮木Schoepfia chinensis Gardn. et Champ.,以根、树枝及叶入药。根、树枝全年可采,夏秋采叶,鲜用或切碎晒干。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