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参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黑海参


黑海参

  【拼音名】Hēi Hǎi Shēn

  【别名】黑怪参、黑狗参、黑参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黑海参、黑赤星海参、米氏海参及期近缘种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olothuria atra Jaeger[Halodeima atra(Jaeger)]2.Holothuria cinerascens(Brandt)[Halodeima cinerascens(Brandt)]3.Holothuria moebi Ludwig

  采收和储藏:潜水员下水捕捞多在春、秋季,也可以拖网捕捞,但对资源破坏大,多禁用。捕后除去内脏,洗净腔内泥沙、血污,在盐水中煮约1h,捞起放冷。经曝晒或烘焙至八九成干时,再加蓬叶汁中略者,至颜色转黑时取出晒干。

  【原形态】1.黑海参,一般体长为20-30cm,年老较大个体可达45-60cm,口偏腹面,具触手20个。体背疣足小而少,腹面管足小而密,均排列不规则。皮内骨片:上星桌形体底盘小而不发达,周缘成环形,塔顶共有12个小齿,外围8个水平分出,中间4个竖立。另一种骨片呈简单的花纹样体。

  2.黑赤星海参,一般体长20cm左右,背面有多数排列不规则的疣足,腹面管足多而密,口偏腹面,具触手20个,伸展开时其上端稍呈树枝状。皮内骨片有桌形和杆状体。

  3.米氏海参,一般体长10-15cm,背面散生少数小疣,腹面管足发达而密。口偏腹面,触手20个,伸展时,其顶端及下方均有分枝而呈树枝状。皮内骨片主要是略弯曲的杆状体,另有特殊的“H”形骨片。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时全体深黑色或微带棕褐色,仅管足末端为白色。多成群栖息于潮间带和珊瑚礁沙底,大形个体常栖息于4-6m或更深一些的海底。

  2.生活时体背紫褐色,常有明显的7-8个黑褐色斑块;腹面为赤褐色。生活于潮间带珊瑚礁或岩石下。

  3.生活时体缘黑褐色或赤褐色,触手为黑色,管足带黄褐色腹面色较浅。

  资源分布:1.为我国广东、海南及西沙群岛的习见种。

  2.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

  3.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沿岸及西沙群岛。

  【功能主治】养血催奶。主妇女产后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产后乳少 乳少 养血


黑海参的功效 黑海参的用途 黑海参可以治疗 黑海参的用法 黑海参的用量 黑海参主要治疗 黑海参能够治疗的疾病 黑海参的用法 黑海参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黄刺皮

    “黄刺皮”在《中药大辞典》 “黄刺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黄刺皮   【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Huánɡ Cì Pí   【别名】黄三刺皮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的茎
  • 花杜仲藤

      【拼音名】Huā Dù Zhònɡ Ténɡ   【别名】有用花皮胶藤、刺耳南、刺耳蓝、花喉崩、喉崩癞、头钳模、眼角蓝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花皮胶藤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cdysanthera utilisHayata etK aw   采收和储藏
  • 荷叶蒂

    “荷叶蒂”在《中药大辞典》 “荷叶蒂”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荷叶蒂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Hé Yè Dì   【别名】荷鼻(《本草拾遗》),莲蒂(《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
  • 红走马胎

      【拼音名】Hónɡ Zǒu Mǎ Tāi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红背兔耳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nsliaea rubrifolia Franch.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红背兔耳风 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根状茎短,
  • 黄瓜霜

      【拼音名】Huánɡ Guā Shu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皮和朱砂、芒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   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果实剐去瓜瓤,用朱砂、芒硝各9g,两药和匀,灌入瓜内,倒吊阴干,待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