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黑芝


黑芝

  【出处】本品以“黑芝”之名始载于《本经》。《别录》云:“黑芝生常山。”而《新修本草》对五芝产地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因此,单从产地不足以为考证依据。叉按《采芝图》云:“黑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据考证此种黑芝可能是多孔菌科假芝属种类,尤以假芝最为相似,且此种植物在现代医药文献中亦有药用记载。

  【拼音名】Hēi Zhī

  【别名】玄芝、黑云芝、假灵芝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皱盖乌芝和乌芝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uroderma ruda(Berk.)Pat.;Amauroderma rugosum(Bl.et Nees)Bres.[Polyporus rugosus Bl.et Nees]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去掉泥沙,晒干,备用。

  【原形态】1.皱盖乌芝 子实体一年生,有柄。菌盖圆形至近圆形,有时不规则形,宽3-10(-13)cm;盖面具不明显的皮壳,淡褐色、黑褐色至黑色,被微绒毛,具辐射状皱纹;边缘整齐或波状。管口面白色,伤时变红色或紫红色,后变为黑色;管口角形,每1mm间4-6个;菌管单层,短,色暗。菌柄中生、偏生至近侧生,常扭曲,灰褐色至近黑色,(3.5-8)cm×(0.5-1)cm。菌肉黄白色,伤时变为红紫色,后变为黑色。菌丝系统为三体型,生殖菌丝无色,有锁状联合。孢子广椭圆形至近球形,双层壁,外壁光滑无色,内壁微粗糙至有小疣,淡褐色,(8-10)μm×(6-7)μm。

  2.乌芝 菌盖肾形,具侧生柄,有时圆形而具中生柄。硬木栓质,扁半球形,有微细绒毛或光滑,暗青褐色或深棕灰色至暗灰色或灰黑色,具有同心环带及不显着的辐射状皱纹,宽2-15cm,厚5-10mm;边缘锐或平截,波浪状。菌肉淡色,厚1.5-6mm。菌管长2-6mm,色较菌肉深,管口近白色,受伤后立即变为血红色,圆形,平均每毫米间6个。柄圆柱形,往往弯曲,与菌盖同色,有细微绒毛或光滑,长5-40cm,粗2-14mm,有假根,有时分叉。孢子近球形,淡黄色,(8.5-11)μm×(8-9)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林中地上或地下埋木上。

  2.生于地上,附着于土中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等地。

  2.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皱盖乌芝 菌盖肾形或类圆形,直径3-10cm,厚5-7m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细微绒毛,并有放射状深皱纹和不明显的环纹,边缘锐,波状,多瓣裂。管口面类白色或黑褐色。纵剖面可见菌管单层。菌柄偏生,圆柱形,弯曲,长4-12cm,直径3-10mm,下部有假根,与菌盖同色,有细微绒毛。木栓质。气微,味淡。

  (2)乌芝 菌盖直径2-15cm,厚5-10mm,表面青褐色、深棕灰色或灰黑色,具细微绒毛或光滑,有同心环纹及不明显的放射状皱纹。管口面暗褐色。菌柄光滑,有假根。硬木栓质。气微,味淡。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益肾;利尿;消积。主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千金翼方》:黑芝
  • 《本草经集注》:黑芝
  • 《新修本草》:黑芝
  • 《本草乘雅半偈》:黑芝
  • 《证类本草》:黑芝

相关中药

  • 红色新月蕨

      【拼音名】Hónɡ Sè Xīn Yuè Jué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红色新月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Ros.)Holtt.[Dryopteris lakhimpurensis Ros.;Abacopter
  • 狐肠

    “狐肠”在《中药大辞典》 “狐肠”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狐肠   【出处】《别录》   【拼音名】Hú Chánɡ   【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肠。   【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止痛。治心胃气痛。&
  • 花楸

    “花楸”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花楸”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楸   【拼音名】Huā Qiū   【别名】马加木、红果臭山槐   【来源】蔷薇科花楸属植物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 (Hance) Hedl.
  • 回回豆

    “回回豆”在《中药大辞典》 “回回豆”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回回豆   【出处】《饮膳正要》   【拼音名】Huí Huí Dòu   【别名】胡豆(《本草拾遗》),回鹘豆(《契丹国志》),那合豆(《救荒本
  • 厚叶旋蒴苣苔

      【别名】厚叶牛耳草、岩白菜   【来源】苦苣苔科厚叶旋蒴苣苔Boea crassifolia Hems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止血,止咳。主治肝脾虚弱,劳伤吐血,内伤咯血,肺病咳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