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敷地发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红敷地发


红敷地发

  【拼音名】Hónɡ Fū Dì Fā

  【别名】铺地毡、石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红敷地发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elattandra Diels[Stap-fiophyton elattandra(Didls)H.L.Li]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茎租约1cm,有明显的叶痕。茎极短,有时2-3对。叶对生;叶柄长4-8cm,粗壮,有时具翅;叶片纸质,椭圆形,长10-22cm,宽7-15c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全缘或偶有极不明显的疏细齿,叶面被极疏短刺毛,背面被糠秕,叶脉被极疏的短刺毛,基出脉7-9。伞形花序或组成仅有1对分枝的圆钝花序,顶生,总梗、花梗及花萼均被糠秕及疏腺毛;花梗长约1cm,四棱形;花4数,花萼漏斗形,四棱形,长约5mm,裂片小,齿状,不明显;花瓣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长圆状卵形,略偏斜,先端渐尖,长约10mm,宽约5mm;雄蕊8,4枚退化,能育雄蕊长13mm,花药长约7mm,基部无瘤,药隔下延成短距;子房下位,卵形,先端具膜质冠,冠缘具细缘毛。蒴果杯形,先端平截,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长约6mm,宽4mm,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被腺毛。花期9-11月,果期翌年1-3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000m的土坡、山谷疏林下,岩石的湿土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味甘;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消肿解毒。主肺热咳喘;劳嗽;跌打肿痛;疮疖;烫伤;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疖 跌打肿痛 肺热咳喘 疥癣 咳喘 清热止咳 烫伤 消肿解毒


红敷地发的功效 红敷地发的用途 红敷地发可以治疗 红敷地发的用法 红敷地发的用量 红敷地发主要治疗 红敷地发能够治疗的疾病 红敷地发的用法 红敷地发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红大戟

    “红大戟”在《中国药典》 “红大戟”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红大戟   【拼音名】Hónɡ Dà Jǐ   【英文名】RADIX KNOXIAE   【别名】红牙大戟、红牙戟、紫大戟、广大戟、南大戟、将军草、野黄萝卜
  • 孩儿草

    “孩儿草”在《中药大辞典》 “孩儿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孩儿草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Hái ér Cǎo   【别名】蓝色草(《广州植物志》),明萼草(《种子植物名称》),甴曱草、黄蜂草(《
  • 海杧果

      【拼音名】Hǎi Mánɡ Guǒ   【别名】黄金茄、牛心荔、牛心茄、山杧果   【来源】夹竹桃科海杧果Cerbera manghas L.,以树液入药。   【生境分布】台湾、广东、广西。   【化学成份】核仁含氢氰酸和海杧果甙(cerberin)等。
  • 河乌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Hé Wū   【英文名】Dipper, Ouzel   【来源】药材基源:为河乌科动物河乌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clus cincl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羽
  • 花生衣

      【拼音名】Huā Shēnɡ Yī   【别名】花生皮   【来源】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种皮。收集红色种皮,晒干。   【性味】甘、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