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七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红三七


红三七

“红三七”在《中药大辞典》

“红三七”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红三七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Hónɡ Sān Qī

  【别名】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中草药》),螺丝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8~9月采收。

  【原形态】支柱蓼,又名:九牛造。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部无毛。根茎肥厚,具节,紫褐色;须根甚多。茎丛生或单生,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叶有长柄,长15~25厘米;茎生叶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脉,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厘米,宽1.5~9厘米,先端尖锐,微弯,全缘,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轴长3~5厘米;小花白色,径约3毫米,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长椭圆形,长2~3毫米;雄蕊8,花丝线形;子房上位,呈三角状,花柱3枚,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地方,常见于黄沙泥地中。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等地。产四川、陕西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近圆柱形,根头处稍粗壮,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节,节上有明显疙瘩突起,须根黑色,卷曲而长。质坚硬,断面粉红色至棕红色。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份】根和根茎中,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味涩,性平,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散血,止血,行气,调经。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

  ①《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②《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研末。

  【附方】治跌打损伤:支柱蓼根研粉,以酒送服。晚饭前服七至八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临床应用】治疗大骨节病:取红三七(鲜)3钱切片,水煎3次取汁混合,早晚空腹加温分服。试治10例,其中Ⅰ°3例,Ⅱ°5例,Ⅲ°2例,治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年龄小、病情轻者,疗效显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三七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Hónɡ Sān Qī

  【别名】扭子七、算盘七、九龙盘、螺丝三七、血三七、九牛(扌造)、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荞叶七、钻山狗、荞莲、蜈蚣草、盘龙七、牡蒙、荞麦三七、散血丹、紫参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其根茎,除去须根及杂质,洗晾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全草无毛。根茎肥厚,具节,不弯曲,紫褐色;须根甚多。茎丛生或单一,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叶柄长15-25cm;茎生叶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脉,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cm,宽1.5-9cm,先端锐尖,微弯,基部心形。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雄蕊8;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三锐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地方,常见于黄沙泥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洲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结节状,平直或稍弯曲,长2-9cm,直径0.5-2cm。表面紫褐色或棕褐色,有6-10节,每节呈扁球形,外被残存叶基,并有残留细根及点状根痕。有时两节之间明显变细延长,习称过江枝。质硬,易折断,折断面近圆形,浅粉红色或灰黄色,近边缘处有12-30个黄白色维管束,排成断续的环状。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甚薄,l-3列木栓细胞。皮层窄,维管束外韧型,10-20余个不规则环状排列;韧皮部较窄,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木纤维近方形至六角形。髓部宽广。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簇晶直径15-70μm;另含少量树脂状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0.5g,加水4ml,微热,滤过。耳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剂1滴,即有蓝黑色沉淀。稍振摇后,滤液即呈茶蓝色。(检查读质)

  【化学成份】支柱蓼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rol)及大量鞣质[1]。

  【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止痛;活血调经;除湿清热。主跌打伤痛;外伤出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湿热下痢;痈疮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6-9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2.《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崩漏 便血 赤白带下 大骨节病 带下 跌打伤 跌打伤痛 红白痢疾 活血调经 劳伤 劳伤吐血 散血 生肌 收敛 收敛止血 调经 五劳七伤 下痢 行气 痈疮 月经不调 治跌打 止血止痛


红三七的功效 红三七的用途 红三七可以治疗 红三七的用法 红三七的用量 红三七主要治疗 红三七能够治疗的疾病 红三七的用法 红三七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海南砂仁

      【拼音名】Hǎi Nán Shā Rén   【英文名】Fructus Amomi Longiligularis   【别名】海南壳砂仁、壳砂   【来源】为姜科植物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摘收
  • 黄水芋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Huánɡ Shuǐ Yù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的根及根茎。9~10月采。   【原形态】血水草,又名:广扁线,捆仙绳。   多年生草本,含红黄色汁液。根状茎横生。叶基生,具长柄;叶片卵状心形,长3~9厘
  • 狐肝

    “狐肝”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狐肝”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狐肝   【拼音名】Hú Gān   【别名】狐肝粉   【来源】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以肝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若尔盖、东
  • 黑大豆叶

    “黑大豆叶”在《中药大辞典》 “黑大豆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黑大豆叶   【出处】《纲目》   【拼音名】Hēi Dà Dòu Yè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叶。   【化学成份】大豆叶含叶酸
  • 花蚊虫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Huā Wén Chónɡ   【别名】黄蚂蚁(《全展选编·皮肤科》)。   【来源】为隐翅虫科动物多毛隐翅虫的全虫。夏、秋采集,鲜用。   【原形态】形如蚂蚁,全身散生褐色毛,鞘翅甚短,长方形,颜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