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黄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湖北地黄


湖北地黄

“湖北地黄”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湖北地黄”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北地黄

  【别名】鄂地黄[湖北鹤峰]、岩白菜

  【来源】玄参科湖北地黄Rehmannia henryi N. E. Brown,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江西、湖北、四川。

  【功能主治】补血,止血,强壮。

  鲜根液汁可用于创伤止血。

  根内服对吐血,鼻衄,子宫出血等有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湖北地黄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Hú Běi Dì Huánɡ

  【英文名】Henry Rehmannia

  【别名】鄂地黄、岩白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湖北地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hmannia henryi N. E. Brow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湖北地黄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多细胞长柔毛及腺毛。根略增粗。茎单一或多条。叶多基生,莲座状;叶柄长1-6cm;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3-18cm,羽状浅裂,裂片有尖齿;茎生叶很小,浅裂至齿状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少;苞片叶状,向上渐小;花梗长约5cm,筒长为1/2余,萼齿5,狭披针形,先端钝,全缘或有齿,后面1枚较长;花冠淡黄色,有红色斑点,花冠筒长4-5cm,背腹略扁,稍弓曲,外面被腺毛,内仅腹部两皱褶处及花丝着生处有毛,上唇长1cm,2裂,向外反卷,下唇长约1.5cm,3裂,两面疏被毛;雄蕊4,内蒙。蒴果阔,几乎包藏于宿存的萼内。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平地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生津。主发热品干;血热衄;尿血;崩漏;斑疹;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有补血、止血、强壮的功能。鲜根液汁可用于创伤止血。内服用于吐血、鼻衄。子宫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斑疹 崩漏 鼻衄 补血 创伤 发热 凉血止血 尿血 强壮 清热生津 生津 消渴 子宫出血

湖北地黄


湖北地黄的功效 湖北地黄的用途 湖北地黄可以治疗 湖北地黄的用法 湖北地黄的用量 湖北地黄主要治疗 湖北地黄能够治疗的疾病 湖北地黄的用法 湖北地黄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黑升麻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Hēi Shēnɡ Má   【来源】为菊科植物糙叶斑鸠菊的根。秋季采集。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密被柔毛,少分枝,叶互生,有短柄;椭圆状披针形,长3.5~8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 海仙花

      【出处】本品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海仙花,生云南海边。紫茎独挺,繁花层缀,五瓣缺唇,娇红夺目。土人夏日持售于市,曰三台花,以花作三层也。其叶如莴苣。"按其所述形态及生境,与现今报春花科植物海仙花Primula poissoniiFranch。基本一致。   【拼音名】Hǎi X
  • 红花青藤

    “红花青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红花青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花青藤   【别名】毛青藤、三姐妹藤   【来源】莲叶桐科(青藤科)红花青藤Illigera rhodantha Hance,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
  • 蒿枝七

    “蒿枝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蒿枝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蒿枝七   【来源】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黄花绿绒蒿Meconopsis chelidonifolia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夏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
  • 黄颡鱼

    “黄颡鱼”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颡鱼”在《中药大辞典》 “黄颡鱼”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颡鱼   【拼音名】Huánɡ Sǎnɡ Yú   【别名】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鰑丝、央丝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