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鳞盖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华南鳞盖蕨


华南鳞盖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Huá Nán Lín Gài Jué

  【英文名】Hance's Microlepia

  【别名】凤尾千金草、青蕨

  【来源】药材基源:为碗蕨科植物华南鳞盖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lepia hancei Prant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中型蕨类,植株高达1m。根茎灰棕色,横走,密生灰棕色透明节状长茸毛。叶疏生;叶柄长30-40cm,棕禾秆色或棕黄色;叶片草质,有灰色细毛,卵状长圆形,长50-60cm,中部宽25-30cm,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0-16对,互生,相距8-10cm,柄短,有狭翅;羽片长三角形,中部的较大,长13-20cm,宽5-8cm,二回羽状深裂;一回羽片5-7对,基部上侧的长圆形,长约7mm,宽4-5mm,下侧的近卵形,长约5mm,宽约3mm,向上渐短,基部下延,再向上即汇合成羽状深裂的短尖头,有钝锯齿;侧脉纤细,羽状分枝,沿叶脉疏生刚毛,叶轴、羽轴均略有灰色细毛。孢子囊群小,圆形,生于小裂片基部上侧近缺刻处;囊群盖膜质,近肾形,灰棕色,稍有毛。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溪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表面密生有节的长茸毛。叶柄长30-40cm,棕黄色,其上密生有节的长茸毛;叶片卵状矩圆形,长50-60cm,宽25-30cm,三至四回羽裂,草质,绿色或黄绿色,两面沿叶脉有刚毛;叶轴及各羽轴略有灰色细毛,小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末回小裂片近斜方形,圆钝头,边缘浅裂或粗齿状;孢子囊群位于裂片基部上侧的近缺刻处,囊群盖近肾形,稍有毛。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份】含蕨素 A、 F、 K、 V。

  【性味】微苦;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寒。有祛湿热的功能。用于流感及黄疸型肝炎。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风湿骨痛 肝炎 黄疸型肝炎 流行性感冒


华南鳞盖蕨的功效 华南鳞盖蕨的用途 华南鳞盖蕨可以治疗 华南鳞盖蕨的用法 华南鳞盖蕨的用量 华南鳞盖蕨主要治疗 华南鳞盖蕨能够治疗的疾病 华南鳞盖蕨的用法 华南鳞盖蕨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红蒿枝

    “红蒿枝”在《中药大辞典》 “红蒿枝”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红蒿枝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Hónɡ Hāo Zhī   【别名】小红蒿(《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菊科植物杯菊的全草。夏、
  • 胡葱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Hú Cōnɡ   【别名】冻葱(《唐本草》),葫葱(《孙真人食忌》),冬葱(《蜀本草》),回回葱(《饮膳正要》),蒜葱(《纲目》),分葱、科葱(《中国蔬菜栽培学》)。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胡葱的鳞茎。3~5月采收。   
  • 湖北楤木

      【拼音名】Hú Běi Sǒnɡ Mù   【别名】刺包头、飞天蜈蚣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湖北楤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hupehensis Hoo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根部,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湖北楤木
  • 黄葵

    “黄葵”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葵”在《中药大辞典》 “黄葵”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葵   【拼音名】Huánɡ Kuí   【别名】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水芙蓉、假芙蓉   【来源】锦
  • 黄桷浆

    “黄桷浆”在《中药大辞典》 “黄桷浆”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黄桷浆   【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Huánɡ Jué Jiānɡ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汁液。   【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