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獐牙菜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黄花獐牙菜


黄花獐牙菜

  【出处】始载于《青海高原药物图鉴》。

  【拼音名】Huánɡ Huā Zhānɡ Yá Cài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黄花獐牙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ertia kingii Hook.f.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具短根茎。茎粗状,具细条棱,不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5-13cm;叶片宽椭圆形,长12-18cm,宽5-9cm,先端钝,基部渐狭,叶脉7-9条,在下面明显突起;茎中上部叶多对,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10cm,宽0.7-4cm,先端钝或尖,基部钝,无叶柄,离生,连合成筒状抱茎。圆锥状复聚伞花序密生,狭窄,通常有间断,长约25cm,多花;花梗粗壮,不等长,长达3cm;花5数;花萼长为花冠的2/3,卵状披针形,长11-13mm,先端急尖,边缘疏生不整齐的细齿,背面有3-5脉;花冠黄绿色,具蓝色细条纹,裂片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1.5-1.7cm,先端钝圆,啮蚀状,其余边缘全缘,基部具2个腺窝,腺窝基部囊状,边缘有流苏状柔毛;雄蕊5,花丝线状钻形,长8-9mm,基部背面有流苏状短毛,花药蓝色,长圆形;子房近无柄,长圆形或卵形,花柱不明显,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0-3800m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产我国西藏等地。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黄疸及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前汤,3~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血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及各种出血症。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凉血止血 湿热黄疸


黄花獐牙菜的功效 黄花獐牙菜的用途 黄花獐牙菜可以治疗 黄花獐牙菜的用法 黄花獐牙菜的用量 黄花獐牙菜主要治疗 黄花獐牙菜能够治疗的疾病 黄花獐牙菜的用法 黄花獐牙菜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黄栎

    “黄栎”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栎”在《中药大辞典》 “黄栎”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栎   【拼音名】Huánɡ Lì   【别名】黄栗树、黄椆   【来源】壳斗科黄栎Quercus delavay
  • 黄缅桂

    “黄缅桂”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缅桂”在《中药大辞典》 “黄缅桂”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缅桂   【拼音名】Huánɡ Miǎn Guì   【别名】大黄桂、卖仲哈[傣]、黄桷兰、薝卜   【来源
  • 黄皮根

    “黄皮根”在《中药大辞典》 “黄皮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黄皮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Huánɡ Pí Gēn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
  • 鹄绒毛

    “鹄绒毛”在《中药大辞典》 “鹄绒毛”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鹄绒毛   【出处】汪颖《食物本草》   【拼音名】Hú Rónɡ Máo   【来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绒毛。   【原形态】形态详&qu
  • 红穿破石

      【拼音名】Hónɡ Chuān Pò Shí   【别名】猛公刺。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南岭柞木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sma controversum Clo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叶,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