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耳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黄毛耳草


黄毛耳草

“黄毛耳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毛耳草”在《中药大辞典》

“黄毛耳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毛耳草

  【拼音名】Huánɡ Máo ěr Cǎo

  【别名】拖地莲、铺地蜈蚣、白头走马仔、细种节节花、蜈蚣草

  【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肾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宫出血,咽喉肿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黄毛耳草

  【出处】《浙江民间草药》

  【拼音名】Huánɡ Máo ěr Cǎo

  【别名】敷地两耳草、铜眼狮、地坎风、铺地蜈蚣(《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山蜈蚣、对叶寸节草(《浙江民间草药》),过路蜈蚣、串地蜈蚣、白山茄、地蜈蚣、落地蜈蚣、摊地蜈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腹泻草(《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常呈铺散匍匐状,全株均被有黄绿色细长柔毛,以茎、叶柄、托叶、叶背、脉间等处为多。茎具角棱,纤弱,节上有须根。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2.5厘米,宽6~12毫米,先端尖,全缘,基部稍圆;托叶连合成鞘状,膜质,边缘钻状齿裂。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柄长2~3毫米,萼筒漏斗形,4裂;花冠漏斗形,长5~6毫米,4裂,淡紫白色,稀为白色,4裂;雄蕊4;子房2室,柱头2裂,棒状。蒴果,扁球形,长和宽均约2毫米,室背开裂;萼片宿存。种子黑棕色,细小。花期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旷地、溪边、山坡。分布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微苦,无毒。"

  ②《湖南药物志》:"辛苦酸涩,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活血舒筋。治黄疸,水肿,乳糜尿,痢疾,腹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腺炎。

  ①《中国药植志》:"浸酒或煎水服,治劳伤出血,并有舒筋活络的功能;捣烂敷患处,治无名肿毒及扭伤。"

  ②《浙江民间草药》:"散血治内伤。"

  ③《湖南药物志》:"行气散瘀,清热解毒,凉血,固齿,明目。"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尿,平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湿热黄疸: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水煎服,连服三至七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鲜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湿热水肿: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另用石蒜鲜鳞茎一两,蓖麻种子二钱,共捣烂敷足心。(《福建中草药》)

  ④治小儿急性肾炎:鲜黄毛耳草水煎加红糖服。二至三岁八钱至一两;四至六岁一两至一两半;七至十岁一两半至二两;十岁以上者二两至二两半。以上均为一日量,分三次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乳糜尿(膏淋):鲜黄毛耳草二两,金樱根六钱,灯心草、贯众各五钱。加水三碗煎成一碗。每日一剂,二次分服。如尿中有圆柱样物,加星宿菜全草七钱,牡荆子五钱;妇女患者加地菍根一两;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一两。忌食姜、葱、蒜等。(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痢疾,肠炎:鲜腹泻草二两(干品一两),洗净,加水浓煎,去渣,取药液,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冲服。一天分两次服。(《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⑦治中暑吐泻:鲜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小儿高热昏睡:黄毛耳草三钱,艾叶一钱,钩藤二钱,山查三钱,蜂窝一钱。水煎服。每小时服一次,每次服一匙。(《湖南药物志》)

  ⑨治乳腺炎: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⑩治妇女血崩:黄毛耳草,水煎,取汁冲红糖服。(《中国药植志》)

  ⑾治跌打损伤及蛇咬伤:鲜黄毛耳草捣汁饮,渣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毛耳草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草药》

  【拼音名】Huánɡ Máo ěr Cǎo

  【英文名】Goldhair Hedyotis Herb

  【别名】敷地两耳草、地坎风、铺地蜈蚣、山蜈蚣、对叶寸节草、白山茄、地蜈蚣、落地蜈蚣、腹泻草、絮被草、金销匙、细花草、对口草、瓜子草、花生草、仙人对坐草、上方旗、飞天蜈蚣、节节花、翻石草、布盘草、伤口草、鹅不食草、蛇舌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Oldenlandia chrisotricha (pqlib.) Chun]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黄毛耳草,多年生草本,常呈铺散匍匐状,全株均被有黄绿色细长柔毛,以茎、叶柄、托叶、叶背、脉间等处为多。茎具角棱,纤弱,节上有须根。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2.5cm,宽6-12mm,先端尖,全缘,基部稍圆;托叶连合成鞘状,膜质,顶钝钻状齿裂。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柄长2-3mm,萼筒漏斗形,4裂;花冠漏斗形,长5-6mm,4裂,淡紫白色,稀为白色,4裂;雄蕊4;子房2室,柱头2裂,棒状。蒴果,扁球形,长和宽均约2mm,室背开裂;萼片宿存。种子黑棕色,细小。花期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岩石上、路旁、溪边及田野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体被黄色或灰白色柔毛。茎细,稍扭曲,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明显纵沟纹;节上有残留须根;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叶片多向外卷曲,完整者展后呈卵开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2.2cm,宽5-13mm,全缘,上面绿褐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被黄色柔毛,托叶短,合生;叶柄短。蒴果球形,被疏毛,直径约2cm。气微,味苦。

  以身干、色黄绿、带叶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近方形、长方形,切向延长,外被角质层。非腺毛多细胞,多破碎,表面可见纵向角质纹理。皮层约有10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偶见簇晶,内皮层凯氏点明显。韧皮部狭窄,细胸怀菜小,皱缩。木质部由导管与木纤维组成。髓部宽广,中空。

  叶粉末特征:黄绿色。①非腺毛众多,由2-10细胞组成,壁增厚,长270-925(-1565)μm,直径17-30μm,表面具角质纹理。②气孔平轴式。③叶肉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长50-90(-266)μm;草酸钙簇晶直径10-20μm,棱角较尖。

  【化学成份】全草含车叶草甙(asperul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白桦脂酸(betu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软脂酸十六醇酯(hexadecyl palmitate)及三十二烷酸(dotriacontanoic acid)。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筛去灰屑。饮片性状;为茎、叶、花、混合的段状。茎近圆柱形,灰绿色,被黄色疏柔毛。叶皱缩或破碎,灰绿色,被黄色疏柔毛。花小,1-3朵生于叶腋,近无梗。蒴果球表,具数和纵棱,不开裂。气微,味微苦。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肝;胆;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带状疱疹;肾炎水肿,乳糜尿;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血崩;白带;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2两;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湿热黄疸: 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水煎服,连服三至七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鲜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③治湿热水肿: 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另用石蒜鲜鳞茎一两,蓖麻种子二钱,共捣烂敷足心。(《福建中草药》)④治小儿急性肾炎: 鲜黄毛耳草水煎加红糖服。二至三岁八钱至一两;四至六岁一两至一两半;七至十岁一两半至二两;十岁以上者二两至二两半。以上均为一日量,分三次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乳糜尿(膏淋): 鲜黄毛耳草二两,金樱根六钱,灯心草、贯众各五钱。加水三碗煎成一蹦。每日一剂,二次分服。如尿中有圆柱样物,加屋宿菜全草七钱,牡荆子五钱;妇女患者加地菍根一两;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一两。忌食姜、葱、蒜等。(江西《草药手册》)⑥治痢疾,肠炎: 鲜腹泻草二两(干品一两),洗净,加水浓煎,去渣,取药液,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冲服。一天分两次服。 (《中草医药经验交流》)⑦治中暑吐泻: 鲜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⑧治小儿高热昏睡: 黄毛耳草三钱,艾叶一钱,钩藤二钱,山查三钱,蜂窝一钱。水煎服。每小时服一次,每次服一匙。 (《湖南药物志》)⑨治乳腺炎: 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⑩治妇女血崩: 黄毛耳草,水煎,取汁冲红糖服。 (《中国药植志》)11.治跌打损伤及蛇咬伤: 鲜黄毛耳草捣汁饮,渣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1.《中国药植志》:浸酒或煎水服,治劳伤出血,并有舒筋活络的功能;捣烂敷患处,治无名肿毒及扭伤。

  2.《浙江民间草药》:散血治内伤。

  3.《湖南药物志》:行气散瘀,清热解毒,凉血,固齿,明目。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尿,平肝。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肠炎 疮疖 疮疖肿毒 疮肿 带状疱疹 跌打肿痛 疔疮 疔疮肿毒 毒蛇 毒蛇咬伤 腹泻 肝炎 功能性子宫出血 黄疸型肝炎 活络 活血舒筋 解毒消肿 疖肿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肾炎 劳伤 明目 扭伤 平肝 清热利湿 乳糜尿 乳腺炎 散血 肾炎 肾炎水肿 湿热黄疸 舒筋 舒筋活络 蜈蚣咬伤 无名肿毒 消肿解毒 泄泻 行气 行气散瘀 血崩 咽喉肿痛 子宫出血


黄毛耳草的功效 黄毛耳草的用途 黄毛耳草可以治疗 黄毛耳草的用法 黄毛耳草的用量 黄毛耳草主要治疗 黄毛耳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黄毛耳草的用法 黄毛耳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壶卢秧

      【拼音名】Hú Lú Y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和植物葫芦和瓠瓜的茎、叶、花、须。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L.siceraria (Molina)Standl. Var depressa (Ser.)
  • 红筷子

    “红筷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红筷子”在《中药大辞典》 “红筷子”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筷子   【拼音名】Hónɡ Kuài Zi   【别名】糯芋、遍山红   【来源】柳叶菜科柳兰属植物柳兰C
  • 湖北海棠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Hú Běi Hǎi Tánɡ   【英文名】Leaf of Hupeh Crabapple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湖北海棠的嫩叶及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hupehensis (Pamp.)
  • 黄水茄

    “黄水茄”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水茄”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茄   【别名】黄果珊瑚、野茄、丁茄、黄天茄   【来源】茄科茄属植物黄刺茄Solanum coagulans Forsk.[S. sanctum L.],以根、叶及果入
  • 厚叶贯众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拼音名】Hòu Yè Guàn Zhònɡ   【英文名】Thick-leaf Holly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厚叶贯众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lomium pachyphylla(Ro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