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叶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黄皮叶


黄皮叶

“黄皮叶”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皮叶”在《中药大辞典》

“黄皮叶”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皮叶

  【拼音名】Huánɡ Pí Yè

  【别名】油皮、油梅

  【来源】芸香科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以根、叶、果及种子入药。全年采根、叶;果熟时摘下,晒干;收集种子(核),晒干。

  【性味】叶:苦、辛,平。

  根、核:苦、辛,微温。

  果:甘、酸,微温。

  【功能主治】叶:解表散热,顺气化痰。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治感冒发热。

  根、核:行气止痛,健胃消肿。用于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通经。

  果:化痰消食。用于食积胀满,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叶、根、核均为3~5钱;果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黄皮叶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Huánɡ Pí Yè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叶片。全年可采。

  【化学成份】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性味】《陆川本草》:"辛,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除痰行气。治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气胀腹痛,黄肿,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

  ①《本草求原》:"解秽除垢,退黄肿。"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痰咳哮喘。’

  ③《陆川本草》:"疏郁行气,止痛退热。治气胀腹痛,温病身热。"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解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痰湿喘咳:鲜黄皮叶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疟疾:鲜黄皮叶一两,红糖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癞,去热散毒:黄皮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

  ⑤通小便:黄皮叶四、五片,酒一、二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皮叶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Huánɡ Pí Yè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Wampee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 [Quinaria lansium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黄皮 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2m。幼枝、花轴、叶轴、叶柄及嫩叶下面脉上均有集生成簇的丛状短毛及长毛,有香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长4-8mm;小叶片5-13,顶端1枚最大,向下逐渐变小,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3cm,宽2.5-6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不对称,边浅波状或具浅钝齿。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枝扩展,多花;萼片5,广卵形;花瓣5,白色,匙形,长不超过5mm,开放时反展;雄蕊10,长短互间;子房上位,5室,密被毛。浆果球形、扁圆形,长1.2-3cm,淡黄色至暗黄色,密被毛。种子绿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 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片,多皱缩,破碎,黄绿色至深绿色,完整者呈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密布细小半透明油点及疏柔毛,长4-13cm,宽2-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两侧不对称,叶全缘或浅波状至浅圆齿状,略反卷,叶脉于叶面凹下,于背面凸起,小叶柄被短柔毛,长2-4mm,质脆。气香,味微苦辛。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呈扁方形或长方形,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较小,有多数气孔及非腺毛。栅栏组织为1-2列细胞;海绵组织合多数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方晶。主脉纸管束周韧式,中柱鞘纤维束淡黄色。断续排列成环状。叶肉组织中有大型分泌细胞(直径40-200μm)散在。

  粉末特征:黄绿色。①草酸钙簇晶较多,棱角稍钝,直径15-35μm;亦有少数草酸钙方晶;②非腺毛指状至长圆锥形,直径30-50μm,长70-240μm;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气孔多为不定式,少数为环式,副卫细胞4-6个;④中柱鞘纤维壁较厚,直径30-40μm,周围薄壁细胞有的含草酸簇晶;⑤木纤维外壁呈波状,胞腔稍大,直径40-70μm;⑥导管多为网纹及螺纹,直径60-100μm。

  【化学成份】黄皮叶含新黄皮内酸胺(neoclausenamide),异新黄皮内酰胺(isoneoclausenamide),黄皮内酰胺(clausenamide),环黄皮内酰胺(cyclocaausenamide),一种新的内酰胺及ε-戊内酰胺(ε-valerolactam),高黄皮内酰胺(homoclausenamide)和ξ-黄皮内酰胺(ξ-clausenamide),香豆精类化合物印黄皮内酯(indicolactone),八角黄皮内酯(anisolactone),2”,3”-环氧八角黄皮内酯(2”,3”-epoxyanisolactone)。地上部分含三萜醇黄皮萜醇(lansiol)即3β-羟基-23,24,24-三甲基羊毛甾烷-9(11),25-二烯[3β-hydroxy-23,24,24-trime-thyllanosta-9(11),25-diene],黄皮酰亚胺(lansimide)等。

  【性味】辛;苦;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主温病发热;流脑;疟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黄肿;小便不利;热毒疥癣;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附方】①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痰湿喘咳: 鲜黄皮叶一至二两。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③治疟疾: 鲜黄皮叶一两,红糖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④解秽恶,消风肿, 治疥癞,去热散毒; 黄皮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⑤通小便: 黄皮叶四、五片,酒一、二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各家论述】1.《本草求原》: 解秽除垢,退黄肿。

  2.《福建民间草药》:治痰咳哮喘。

  3.《陆川本草》:疏郁行气,止痛退热。治气胀腹痛,温病身热。

  4.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解表。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虫咬伤 除痰 发热 风湿骨痛 感冒发热 黄肿 化痰 健胃 解表 疥癞 疥癣 咳嗽痰喘 流脑 流行性感冒 疟疾 热毒 散热 疝痛 蛇虫咬伤 食积 食积胀满 疏风 疏风解表 顺气 痰喘 痰饮 退黄 退热 脘腹疼痛 胃痛 小便不利 哮喘 消食 行气 行气止痛 胀满

黄皮叶


黄皮叶的功效 黄皮叶的用途 黄皮叶可以治疗 黄皮叶的用法 黄皮叶的用量 黄皮叶主要治疗 黄皮叶能够治疗的疾病 黄皮叶的用法 黄皮叶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黑阳参

    “黑阳参”在《中药大辞典》 “黑阳参”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黑阳参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Hēi Yánɡ Shēn   【别名】黑元参(《滇南本草》),白紫草、牛舌头菜(《云南中草药》),土玄参(《云南经济
  • 黄背草苗

      【拼音名】Huánɡ Bèi Cǎo Miáo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黄背草的幼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emedatriandra Forsk var.Japonica(Willd.)Makino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黄背草
  • 黄茄花根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Huánɡ Qié Huā Gēn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格纹叶木槿的根。秋、冬采收。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补脾,化痞,通经,消食。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海州常山

      【拼音名】Hǎi Zhōu Chánɡ Shān   【别名】臭梧桐   【性味】辛、苦、甘,凉。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单用,或与稀莶草配伍,即稀桐丸。煎汤洗湿疹。本品
  • 黑龙串筋

    “黑龙串筋”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黑龙串筋”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龙串筋   【拼音名】Hēi Lónɡ Chuàn Jīn   【别名】大叶勾儿茶、黑观音   【来源】鼠李科黑龙串筋Berchemia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