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木豆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假木豆


假木豆

“假木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假木豆”在《中药大辞典》

“假木豆”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木豆

  【拼音名】Jiǎ Mù Dòu

  【别名】千斤拔、野蚂蝗

  【来源】豆科假木豆Desmodium triangulare (Retz.)Merr.[Dendrolobium triangulare (Retz.)Schindl.],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贵州、广东、广西、台湾、云南。

  【性味】辛、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强筋,壮骨,健脾利湿。主治喉痛,腹泻,跌打损伤,骨折,内伤吐血

  【用法用量】2.5~5钱,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糟炒热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假木豆

  【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拼音名】Jiǎ Mù Dòu

  【别名】曱甴草、野马蝗(《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千金不藤(《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来源】为豆科植物假木豆的全草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高1~2米。枝条有棱角,密生短柔毛。小叶3,倒卵状矩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小叶长4~10厘米,宽2.5~4厘米,侧生小叶较小,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序腋生呈头状,有多数花;总花梗短,长约3~6毫米,有密短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5毫米,下面一枚萼齿披针形,较其余萼齿长,密生长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子房线形,有3~4个胚珠。荚果长约2~2.5厘米,稍弯曲,背腹缝线呈波状,有3~6荚节,密生绢质柔毛。花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林边、荒地。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①《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全草:祛风湿.去疳积。治风湿骨痛,小儿疳积。"

  ②《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凉血,强筋壮骨,健脾利湿。治瘫痪,喉痛,腹泻,跌打内伤,骨折,吐血,咯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假木豆

  【出处】出自《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拼音名】Jiǎ Mù Dòu

  【英文名】Root of Triangular Dendrolobium

  【别名】千斤拔、或打、甲由草、野蚂蝗、假绿豆、白毛千斤拔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假木豆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 Schindl.[Hedysarum triangulare Retz.Desmodium triangulare(Retz.)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假木豆 灌木,高1-2m。茎有棱角;分枝密被柔毛。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较大,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9(-13.5)cm,宽1.3-3.5(-6)cm,先端急尖,基部钝,上面无毛,下面被短柔毛,在中脉和侧脉上毛吏密,侧脉12-14对,平行,侧生小叶较小。花序腋生,稀顶生,有花约20朵,密生于短总花梗上成头状;苞片披针形;花萼长约5mm,下面的萼齿狭披针形;花白色或淡黄色;有香气,长约9mm;雄蕊10,单体;子房线形,荚果长达16mm,阔3.5mm,密被绢状柔毛,有3-4节,腹背缝线缢缩。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或山坡灌木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甘;寒

  【归经】入肺;脾;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舒筋活络,健脾利湿。主咽喉肿痛,内伤吐血,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瘫痪,泄泻,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糟炒热敷。

  【各家论述】1.《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全草:祛风湿,去疳积。治风湿骨痛,小儿疳积。

  2.《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凉血,强筋壮骨,健脾利湿。治瘫痪,喉痛,腹泻,跌打内伤,骨折,吐血,咯血。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跌打内伤 风湿骨痛 腹泻 疳积 喉痛 活络 健脾 健脾利湿 咯血 内伤吐血 强筋 强筋壮骨 清热凉血 全草 祛风湿 舒筋 舒筋活络 瘫痪 小儿疳积 泄泻

假木豆


假木豆的功效 假木豆的用途 假木豆可以治疗 假木豆的用法 假木豆的用量 假木豆主要治疗 假木豆能够治疗的疾病 假木豆的用法 假木豆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九龙根

    “九龙根”在《中药大辞典》 “九龙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九龙根   【出处】《炉川本草》   【拼音名】Jiǔ Lónɡ Gēn   【别名】龙须藤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九龙藤根(《广西中草药》)。   【来源
  • 芨芨草花

      【拼音名】Jī Jī Cǎo Huā   【别名】芨芨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密丛
  • 寄生黄

    “寄生黄”在《中药大辞典》 “寄生黄”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寄生黄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Jì Shēnɡ Huánɡ   【来源】为蛇菇科植物筒鞘蛇菇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
  • 交让木

    “交让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交让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交让木   【别名】画眉珠、虎皮楠   【来源】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以种子及叶入药。秋季采,鲜用或晒干。
  • 建砂仁

      【拼音名】Jiàn Shā Rén   【别名】土砂仁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japonica(Thunb.)Miq.   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摘,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