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酿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酒酿


酒酿

“酒酿”在《中药大辞典》

“酒酿”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酒酿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Jiǔ Niànɡ

  【别名】酒窝、浮蛆(《纲目拾遗》)。

  【来源】为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

  【化学成份】酒酿的成分随发酵进度等而变化,成熟的酒酿,含水分50.108%,酒精2.105%,粗蛋白质3.789%,糖分27.765%,总酸0.301%(挥发酸0.031,不挥发酸0.271%),灰分0.085%。

  【性味】《纲目拾遗》:"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生津,活血。

  ①《纲目拾遗》:"佐药发痘浆,行血益髓脉,生津浓。"

  ②《随患居饮食谱》:"补气养血,助运化,充痘浆。"

  【用法用量】内服:炖温或和药同煎。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痘疮不起:荸荠捣汁,和白酒酿炖温服之,但不可炖大热,大热则反不妙,慎之。(《良方集要》)

  ②治小儿鼻风吹乳肿痛:酒酿和菊花叶捣敷。无叶用根。甘菊叶尤佳,捣汁冲和服更效。(《刘启堂经验秘方》)

  ③治吹乳:薴麻根(嫩者)炒,和白酒酿少许,共捣烂,敷患处一日夜。忌食发物。(《周益生家宝方》)

  ④治头风:苍耳子、白芷、谷精草各五钱,川芎三钱,甜酒酿四两。老酒二碗,煎一碗服。(《妙净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酒酿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纲目拾遗》:酒酿,乃末放出酒之米酵也。味酽厚,多饮致腹泻,性善升透,凡火上行者忌之。

  2.《随息居饮食谱》:酒酿,多次亦助湿热。冬制者耐久藏。

  【拼音名】Jiǔ Niànɡ

  【英文名】Wine-ferment

  【别名】酒窝、浮蛆

  【来源】药材基源:为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ne

  

  【化学成份】酒酿的成分随发酵进度等而变化,成熟的酒酿,含水分,乙醇(ethanol),粗蛋白质,糖分,总酸等。

  【性味】甘;辛;温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气;生津;活血。主痘疹透发不起;乳痈肿痛;头痛头风

  【用法用量】内服:炖温或和药同煎,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①治痘疮不起:荸荠捣汁,和白酒酿炖温服之。但不可炖大热,大热则反不妙,慎之。(《良方集要》)②治小儿鼻风吹乳肿痛:酒酿和菊花叶捣敷。无叶用根。甘菊叶尤佳,捣汁冲和服更效。(《刘启堂经验秘方》)③治吹乳: 苎麻根(嫩者)炒,和白酒酿少许,共捣烂,敷患处一日夜。忌食发物。(《周益生家宝方》)④治头风:苍耳子、白芷、谷精草各五钱,川芎三钱,甜酒酿四两。老酒二碗,煎一碗服。(《妙净方》)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冯氏锦囊秘录》:酒酿

相关中药

  • 金顶蘑

      【拼音名】Jīn Dǐnɡ Mó   【别名】榆蘑、黄树窝、榆黄蘑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金顶侧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子实体,除去泥土、杂质,晒干。  
  • 九牛力

      【拼音名】Jiǔ Niú Lì   【别名】川太、土萆薢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穿鞘菝葜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lax perfoliata Lour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穿鞘菝葜 攀援灌木。茎通常疏生
  • 韭菜

    “韭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韭菜”在《中药大辞典》 “韭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韭菜   【拼音名】Jiǔ Cài   【别名】扁菜、韭   【来源】百合科葱属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
  • 锦葵

    “锦葵”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锦葵”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锦葵   【别名】小熟季花   【来源】锦葵科锦葵Malva sinensis Cav.以花、叶、茎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常有栽培。   【化学成份】花含粘
  • 聚头蓟

      【别名】葵花大蓟   【来源】菊科聚头蓟Cirsium souliei (Franch.) Mattf.,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性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消炎散肿。主治吐血,鼻出血,尿血,子宫出血,黄疸,疮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