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片假毛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镰片假毛蕨


镰片假毛蕨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拼音名】Lián Piàn Jiǎ Máo Jué

  【英文名】herb of Falcate-lobe Pseudocyclosorus

  【别名】凤尾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镰片假毛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eudocyclosorus falcilobus (Hook.) Ching[Lastrea falcilobus Hoo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60-120cm。根茎短而直立,粗1-1.5cm,与叶柄基部疏被黄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全缘。叶簇生;叶柄长20-30cm,深禾秆色,基部稍膨大,疏被灰白色柔毛,上面有2-3条纵沟;叶片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50-100cm,宽10-25cm,先端长尾状渐尖并为深羽裂,基部缩狭,下部二回深羽裂,上面仅羽轴及中脉有毛,下面沿叶轴、羽轴及小羽轴披针状毛;羽片25-30对,互生,斜展,无柄,线状披针形,中部的长8-15cm,宽6-10mm,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羽状深裂几达叶轴,在着生片的叶轴下面有1个褐色瘤状的气囊体,下部数对突然缩短成耳形至线形;裂片镰状长圆形,22-25对,密接,偏斜,先端短尖,基部上侧的裂片较长,全缘;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单一,每裂片上7-8对,基部上侧1脉达缺刻,下侧1脉达缺刻以上的叶边。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侧脉中部,每裂片有6-7对,囊群盖圆肾形,红褐色,无毛。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100m的山溪谷旁或路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等地。

  【性味】苦;凉

  【归经】入心、大肠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生肌敛疮。主痢疾;肠炎;烧火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煎浓汁涂。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痢疾、烧烫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火伤 敛疮 清热燥湿 生肌 生肌敛疮 燥湿

镰片假毛蕨


镰片假毛蕨的功效 镰片假毛蕨的用途 镰片假毛蕨可以治疗 镰片假毛蕨的用法 镰片假毛蕨的用量 镰片假毛蕨主要治疗 镰片假毛蕨能够治疗的疾病 镰片假毛蕨的用法 镰片假毛蕨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耧斗菜

    “耧斗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耧斗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耧斗菜   【拼音名】Lóu Dòu Cài   【别名】血见愁、猫爪花   【来源】毛茛科耧斗菜属植物小花耧斗菜Aquilegia pa
  • 绿盐

    “绿盐”在《中药大辞典》 “绿盐”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绿盐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ǜ Yán   【别名】石绿(《海药本草》),盐绿(《纲目》)。   【来源】为卤化物类矿物氯铜矿的矿石
  • 栗子

    “栗子”在《中药大辞典》 “栗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栗子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Lì Zi   【别名】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
  • 蓝茶

      【别名】观音草、白牛膝、小泽兰、水牛膝、盖膝草、土苋菜、麻牛膝、辣子七、围苞草   【来源】爵床科蓝茶Peristrophe bivalvis (L.) Merr.,以全草、根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湖南。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血
  • 郎伞木

      【拼音名】Lánɡ Sǎn Mù   【别名】珍珠盖罗伞、大罗伞、硬骨伞、高脚鸡腿、小罗伞、胭脂木、雀儿肾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郎伞木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el egans And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