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地丁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龙胆地丁


龙胆地丁

“龙胆地丁”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龙胆地丁”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胆地丁

  【拼音名】Lóng Dǎn Dì Dīng

  【别名】蓝花草、紫花地丁[四川]

  【来源】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 Griseb 及鳞叶龙胆G. squarrosa Ledeb.,以全草入药。春末夏初开花时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用于咽喉肿痛,阑尾炎,白带,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2~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龙胆地丁

  【拼音名】Lónɡ Dǎn Dì Dīnɡ

  【别名】紫花地丁、地丁、广地丁、海地丁、小金瓜管、土地莲、一见莲、蓝花草、土地丁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loureirii(G.Don)Griseb.[Ericala loureiriiG.Do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花初开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3-8cm。根略肉质,粗壮,根皮易剥落。茎直立,少数丛生,紫红色,密被乳突,有少数分枝。基生叶呈莲座状;柄长4-7mm;叶片狭披针形,长1.5-3cm,宽3-5mm,全缘。茎生叶对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1.5cm,宽3-5mm,先端锐尖,全缘;主脉明显,侧脉不显。花数朵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紫红色,长5-12mm;花萼钟形,长5-6mm,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紫色,漏斗形,长1.2-1.5m,裂片5,卵状披针形,先端钝,褶较短,约为裂片的1/3,从先端截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中下部;子房椭圆形,子房柄长2.5-3mm,花柱线形,柱头2裂。蒴果倒卵形,先端圆钝,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种子多数,细小。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300m的山坡路旁或河沟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多皱缩成不规则团块状,根部土黄色。用热水浸软摊开观察,茎自基部丛生,紫红色,枝端有淡紫色或淡土黄绿色的钟状花。叶对生,完整者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叶柄短或无;近基部的叶密集,较大,上部的叶稀疏,较小。质较脆,易碎。有青草气,味稍苦。 以株矮小、叶色青、花色紫者为佳。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痈。主肝炎;痢疾;小儿发热;咽喉肿痛;白带;血尿;阑尾炎;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肿毒 解毒消痈 阑尾炎 淋巴结结核 尿血 清热利湿 外用治疮疡肿毒 消痈 血尿

龙胆地丁


龙胆地丁的功效 龙胆地丁的用途 龙胆地丁可以治疗 龙胆地丁的用法 龙胆地丁的用量 龙胆地丁主要治疗 龙胆地丁能够治疗的疾病 龙胆地丁的用法 龙胆地丁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龙州线蕨

      【拼音名】Lónɡ Zhōu Xiàn Jué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州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morsei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20-45cm。根茎横生,被深棕色、线状披针形
  • 菱壳

    “菱壳”在《中药大辞典》 “菱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菱壳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Línɡ Ké   【别名】菱皮(《滇南本草》),乌菱壳(《纲目》),风菱角(《医宗汇编》)。   【来源】
  • 棱叶韭

      【别名】新疆薤白   【来源】百合科棱叶韭Allium caeruleum Pall.,以鳞茎入药。   【生境分布】新疆。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主治胸痛,胸闷,咳嗽,痢疾   【用法用量】1.5~3钱。   【摘录】《全国
  • 老来青

      【别名】黄寿丹、还少丹、披散黄细心   【来源】紫茉莉科黄细心属植物黄细心Boerhaavia diffusa L.[B. repens L.],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强筋骨,调经,消疳。   筋骨疼痛,腰腿
  • 凉粉藤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Liánɡ Fěn Ténɡ   【别名】百解藤、寄山龙、山豆根(《广西野生资源植物》),青藤仔、蛤仔藤(《海南植物志》),金线风(《陆川本草》),金锁匙、廿四风藤、山苦参、铲箕藤(《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