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根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鹿蹄根


鹿蹄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Lù Tí Gēn

  【别名】绿泥根(《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的根、根皮或树皮。

  【原形态】冻绿,又名:红冻、狗李、油葫芦子、搭绿皮、大脑头、过路黄,小黄。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4米。小枝通常不具刺,或顶端具刺,无毛。单叶,常近对生;狭倒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钝锯齿,干时黄绿色,下面无毛。或嫩时脉上有短柔毛,侧脉黄色;叶柄长5~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径约3.5毫米,黄绿色,有梗,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成无总梗的伞形花序;花萼4裂;花瓣4片;雄花有雄蕊4枚。核果倒卵球形,直径6~8毫米,含2粒具单种子果核;种子背面有纵沟。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丘地的灌木丛中或疏林中,或田边。路旁。分布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福建、浙江、江苏、云南、贵州。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苦,寒。"

  【功能主治】治疥疮,湿疹,发痧肚痛,跌打损伤。

  《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清热,解毒。治疥疮,湿疹。"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①治血热瘙痒、疥疮、湿疹:鹿蹄根二至四两,肥猪肉四至六两。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干疥疮:冻绿根皮一两(或加黑胡椒二钱)。研极细末,同适量生猪油捣和,纱布包,火上烘热涂擦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发痧腹痛:冻绿根皮或树皮六至七钱,仙鹤草二至三钱,檵木根、翅茎胡枝子根(豆科)各四至五钱,醉鱼草根三至四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④治跌打损伤:冻绿根皮或树皮,加干苦参捣烂,拌酒糟,做成饼块,烘热敷于伤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肾囊风:冻绿根皮、百草霜各一两。共研细末,麻油调搽。(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肚痛 疥疮


鹿蹄根的功效 鹿蹄根的用途 鹿蹄根可以治疗 鹿蹄根的用法 鹿蹄根的用量 鹿蹄根主要治疗 鹿蹄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鹿蹄根的用法 鹿蹄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蜡瓣花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Là Bàn Huā   【别名】连核梅、连合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有柔毛。叶卵形或倒卵形,长5~9厘米,宽3
  • 榔榆皮

    “榔榆皮”在《中药大辞典》 “榔榆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榔榆皮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Lánɡ Yú Pí   【来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树皮或根皮。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拼音名】Lì   【别名】板栗、毛栗壳、栗子树、大栗   【来源】壳斗科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C. bungeana Blume],以果实、花序、壳斗、树皮、根皮、叶入药。   【生境分布】辽宁、陕西、河北、山东、江西、四川、湖南、
  • 蓝靛

      【出处】《纲目》   【拼音名】Lán Diàn   【别名】蓝淀(《本草拾遗》),青靛(《普济方》),靛青(《邓子禹家抄方》)。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豆科植物木蓝,爵床科植物马蓝或蓼科植物蓼蓝等叶所制成的染料。亦即制造青黛时之沉淀物。
  • 雷公藤

    “雷公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雷公藤”在《中药大辞典》 “雷公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雷公藤   【拼音名】Léi Gōnɡ Ténɡ   【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