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药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鹿药


鹿药

“鹿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鹿药”在《中药大辞典》

“鹿药”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药

  【拼音名】Lù Yào

  【别名】偏头七、山糜子、磨盘七、盘龙七、螃蟹七、土飞七、小鹿药

  【来源】百合科鹿药属植物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 Gray,以根状茎和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甘、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神经性头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鹿药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Lù Yào

  【别名】九层楼、盘龙七(《贵州民间药物》),偏头七、螃蟹七、白窝儿七、狮子七(《陕西中草药》),山糜子(《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鹿药的根茎及根。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40厘米。根茎横卧,肉质肥厚,有多数须根。茎单生,直立,有粗毛,下部有鳞片。叶互生,着生于茎的上半部,通常5~7(9)片,卵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长8~16厘米,宽6~7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边缘及两面密被粗毛;具短柄。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花被片6,椭圆形;雄蕊6;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颗。浆果球形。初绿色,有紫斑,成熟时黄色或淡黄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及山坡阴处。分布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地。

  【性味】甘苦,温。

  ①《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甘微辛,温。"

  【功能主治】补气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痨伤,阳痿,偏、正头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痈,月经不调。

  ①《开宝本草》:"主风血,去诸冷,浸酒服之。"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痈毒。"

  ③《陕西中草药》:"祛风镇痛,补气血,壮筋骨。治头痛,偏头痛,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痨伤。"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壮阳益肾,活血祛瘀,除风湿疼痛,治阳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烫热熨患部。

  【附方】①治头痛,偏头痛:偏头七、当归、川芎、升麻、连翘各二钱。水煎,饭后服。(《陕西中草药》)

  ②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偏头七,捣烂敷患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③治痨伤:盘龙七五钱至一两。泡酒服。

  ④治瘩背:盘龙七一钱半,刺老包、红岩百合各一钱,鲜百味连、天南星各八分,同捣绒,拌鸡蛋一个,用布包在疮上。

  ⑤治乳痈:鲜盘龙七、青菜叶各一两,共捣细,用布包好,放在开水里烫热后,取出熨乳部。(③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⑥治月经不调:偏头七四至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鹿药,甘能益血,甘能入脾,甘温益阳气,故能主风血去诸冷而益老起阳也。当与黄精、萎蕤、枸杞之类同科。气味和平,性本无毒,补益之外。别无治疗。"

  【备注】同属植物鄂西鹿药其花被结合成高脚碟形。根茎也同供药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药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拼音名】Lù Yào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Japanese False Solomonseal

  【别名】九层楼、盘龙七、偏头七、螃蟹七、白窝儿七、狮子七、山糜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鹿药及管花鹿药的根茎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milacina japonica A. Gray [S.japonica A. Gray var.mandshurica Maxim.] 2.Smilacina henryi (Baker)Wang et Tang[Oligobotrya henryi Baker]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鹿药,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横走,多少圆柱状,直径6-10mm,有时具膨大结节。茎中部以上具粗伏毛。叶互生,4-9枚;叶柄长3-15mm;叶片纸质,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3cm,宽3-7cm,先端近短渐尖,基部圆形,两面疏被粗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长3-6cm,具粗短毛;花单生,花梗长2-6mm,花被片6,分离或仅基部稍合生 ,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mm,白色;雄蕊6,花丝基部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小;子房3室,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柱头几不裂。浆果近球形,直径5-6mm,熟时红色,具1-2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2.管花鹿药,多年生草本,植株高50-80cm。根茎直径1-2cm。茎中部以上具短硬毛或微硬毛,少有无毛。叶互生,具短柄或几无柄;叶片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长9-22cm,宽3.5-11cm,先端渐尖或具短尖,两面具伏毛或近无毛。花多少偏于轴的一侧,通常排成总状花序,有时基部具1-2个分枝或具多个分枝而成圆锥花序,花序长3-7cm,具毛;花梗长1.5-5mm,具毛;花被高脚碟状,筒部长6-10mm,裂片6,开展,长2-3mm;雄蕊6,生于花被筒喉部,花丝极短,花药长约0.7mm;子房3室,花柱稍长于子房,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7-9mm,熟时红色,具2-4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林下荫湿处或岩缝中。 2.生于海拔1300-4000m的林下、灌丛下、水旁湿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和贵州。 2.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根茎略呈结节状,稍扁,长6-15cm,直径0.5-1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具皱纹,先端有一至数个茎基或芽基,周围密生多数须根。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甜、微辛。以根茎粗壮、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化学成份】鹿药含异鼠李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galactoside)。

  【性味】甘苦;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主肾虚阳痿;月经不调;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烫热熨。

  【附方】①治头痛,偏头痛:偏头七、当归、川芎、升麻、连翘各二钱。水煎,饭后服。(《陕西中草药》)②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偏头七,捣烂敷患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③治痔伤:盘龙七五钱至一两,泡酒服。④治瘩背:盘龙七一钱半,刺老包,红岩百合各一钱,鲜百味连、天南星各八分,同捣绒,拌鸡蛋一,个,用布包在疮上。⑤治乳痈:鲜盘龙七、青菜叶各一两,共捣细,用布包好,放在开水里烫热后,取出熨乳部。(③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⑥治月经不调:偏头七四至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鹿药,甘能益血,甘能入脾,甘温益阳气,故能主风血去诸冷而益老起阳也。当与黄精、萎蕤、枸杞之类同科。气味和平,性本无毒,补益之外,别无治疗。

  2.《开宝本草》:主风血,去诸冷,浸酒服之。

  3.《贵卅民间药物》:治痨伤,痈毒。

  4.《陕西中草药》:祛风镇痛,补气血,壮筋骨。洽头痛,偏头痛,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痨伤。

  5.《西藏常用中草药》:壮阳益肾,活血法瘀,除风湿疼痛,洽阳萎,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证类本草》:鹿药

相关中药

  • 柳兰叶风毛菊

      【出处】始载于《中草药》。   【拼音名】Liǔ Lán Yè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all-grass of Willowweedleaf Saussurea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柳叶菜风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 莲雾

      【拼音名】Lián Wù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洋蒲桃的叶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samarangense(BI)Merr.et Perry[Myrtus samarangense B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芦叶

    “芦叶”在《中药大辞典》 “芦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芦叶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ú Yè   【别名】芦箬(《本经逢原》)。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叶。春、夏、秋均可采取。
  • 郎伞木

      【拼音名】Lánɡ Sǎn Mù   【别名】珍珠盖罗伞、大罗伞、硬骨伞、高脚鸡腿、小罗伞、胭脂木、雀儿肾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郎伞木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el egans And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柳叶见血飞

    “柳叶见血飞”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柳叶见血飞”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柳叶见血飞   【别名】见血飞、见血愁、大舒筋活血、辣药   【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五叶铁线莲Clematis quinquefoliolata Hutch.,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