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刀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马刀


马刀

“马刀”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马刀”在《中药大辞典》

“马刀”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刀

  【拼音名】Mǎ Dāo

  【别名】长竹蛏、竹蛏子

  【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长竹蛏Solen gouldii Conrad,以贝壳入药。

  【功能主治】清瘿、止带。主治瘿气,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1~3钱。(煅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马刀

  【出处】《本经》

  【拼音名】Mǎ Dāo

  【别名】蜌(《尔雅,),单姥(《李当之药录》),齐蛤(《吴普本草》),马蛤(《别录》),竹蛏(《医林纂要》)。

  【来源】为竹蛏科动物长竹蛏的贝壳。全年均可捕捉。采集后洗净,去肉,晒干。

  【原形态】贝壳2片,长形,质薄,两壳相等。壳长5~11厘米,长度约为高度的6~7倍。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背腹缘几乎平行,腹缘中部微凹,壳前端呈截形,后端圆,前端较后端略粗大。外韧带黄褐色。贝壳表面光滑,被有黄褐色外皮,生长线明显,后端有时形成褶襞。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每壳各具1主齿。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后闭壳肌痕前后长略呈半圆形。外套痕明显,前端向背缘凹入,外套窦半圆形。足发达,细长,呈柱状。

  【生境分布】生活于浅海泥沙滩。分布黄海、渤海、南海一带。

  【性味】咸,凉。

  《本经》:"味辛,微寒。"

  【功能主治】散结消痰,通淋。治水瘿,气瘿,痰饮,淋病,妇人赤白漏下。

  ①《本经》:"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

  ②《别录》:"除五脏间热,肌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③《纲目》:"消水瘿,气瘿,痰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刀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马刀长六七寸,(江)汉间人名为单姥、亦食其肉,肉似蚌。

  2.《纲目》:马刀似蚌而小,形狭而长,其类甚多,长短大小,厚薄邪正,虽有不同,但性味功用,大抵则一。

  【拼音名】Mǎ Dāo

  【英文名】razor clam shell

  【别名】蜌、单姥、齐蛤、马蛤、焷岸岸

  【来源】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巨首楔蚌或短褐矛蚌及其近缘种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uneopsis capitata(Heude)2.Lanceolaria grayana(Lea)

  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捞,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1.巨首楔蚌,楔蚌中较大的一种,一般壳长约70mm,壳高约35mm,壳宽约25mm。壳质厚而坚硬。贝壳前部极膨大,向后高度和宽度急剧缩小,因此外形呈长三角楔状。贝壳前部之膨大处的后方有一凹陷,约位于壳中。壳顶位于背缘前端,高而膨大,常呈破蚀誊宙表面棕褐色,具有同心圆有生长线。铰合部发达,左壳具2枚拟主齿和2枚侧齿,前拟主齿呈片状,后拟主齿呈三角锥状,顶部有细的裂纹,2枚侧齿细长而平行;右壳只有1枚三角锥状的前拟主齿和1枚侧齿,其后拟主齿只留有痕迹。

  2.短褐矛蚌,壳长达170mm,壳高44mm,壳宽39mm。壳坚厚,略膨胀,两侧不对称,狭长,呈长矛形。长度为高的4-5倍。壳顶部稍膨胀,低于背缘,常被腐蚀,靠近前端,在贝壳全长1/10处。前缘钝圆,前背缘直,后背后缘在壳长1/2处渐向下 斜,腹缘直,中部稍凹后缘略圆或锐角。小月面长形,发达。壳面灰褐色,生长纹细致。贝壳中部的生长纹间具有排列整齐的粗短颗粒形纵褐。并在壳顶处有锯齿状纵褐,故称短褐矛蚌。铰合部发达,左壳具有2枚略呈三角锥形的拟主齿,2枚长刃状的侧齿;右有2枚拟主齿,1枚侧齿。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1.多栖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湖泊或河流中,尤喜在急流水域中生活。以微小生物和植物碎屑为食料。2.栖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河流、湖泊及池塘内。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散结消痰;通淋除热;凉血止血;平肝熄风。主瘿瘤;痰饮;淋病;崩漏;吐血;衄血;眩晕;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煅研末,5-15g;或煎汤,15-50g。

  【各家论述】1.《本经》: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

  2.《别录》:除五脏间热,肌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3.《纲目》:消水瘿,气瘿,痰饮。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神农本草经》:马刀
  • 《千金翼方》:马刀
  • 《中医词典》k~l~m:马刀
  • 《本草经集注》:马刀
  • 《新修本草》:马刀
  • 《吴普本草》:马刀
  • 《本草衍义》:马刀
  • 《马培之医案》:马刀
  • 《医学入门》:马刀
  • 《证类本草》:马刀
  • 《名医别录》:马刀
  • 《明医指掌》:马刀

相关中药

  • 毛车藤

    “毛车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毛车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车藤   【别名】酸果藤、锯子藤   【来源】夹竹桃科毛车藤Amalocalyx yunnanensis Tsiang,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 麦麸草根

      【拼音名】Mài Fū Cǎo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细野麻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gracilis C.H.Wrigh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60-90cm。全株疏生短伏毛,常分
  • 明党参

    “明党参”在《中国药典》 “明党参”在《中药大辞典》 “明党参”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明党参   【拼音名】Mínɡ Dǎnɡ Shēn   【英文名】RADIX CHANGII   【别名】明沙参、粉沙参、山花
  • 猫花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Māo Huā   【别名】蜂糖罐(《贵州民间药物》),蜂糖花、来江藤(《四川中药志》),猫眯花(《贵州草药》),蜜桶花、蜂蜜果、铁林杆、小白叶(《云南中草药》),叶上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野连翘(《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 毛连菜

    “毛连菜”在《中药大辞典》 “毛连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毛连菜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Máo Lián Cài   【来源】为菊科植物褐毛连菜的头状花序。7~9月采收,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