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胡颓子根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蔓胡颓子根


蔓胡颓子根

“蔓胡颓子根”在《中药大辞典》

“蔓胡颓子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蔓胡颓子根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Màn Hú Tuí Zǐ Gēn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

  【性味】《贵州草药》:"味酸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止血。治痢疾,水泻,风湿痹痛,肝炎,胃病,吐血,痔血,血崩,跌打肿痛。

  ①《广西药植名录》:"根皮:接骨,治疮疥。"

  ②《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止血。"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络,行气止痛,消肿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

  【附方】①治水泻或痢疾:牛奶子根一两,煎水服。

  ②治吐血:牛奶子根五钱,煎水服。

  ③治血痢或痔疮出血:牛奶子根五钱至一两。煮甜酒水服。

  ④治血崩:牛奶子根四两,赤芍三钱。熬甜酒吃。(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⑤治跌打瘀积肿痛,吐血:蔓胡颓子干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睾丸炎,慢性肝炎,胃病,河豚中毒,狗咬伤:蔓胡颓子根三至六钱。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蔓胡颓子根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Màn Hú Tuí Z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Glabrous Elaeagnus

  【别名】牛奶子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和角花胡颓子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laeagnus glabra Thunb.2.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幸免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蔓胡颓子 常绿蔓生或攀援援灌木,高达6m。无刺,稀具刺;幼枝密被锈色鳞片。单叶互生;叶辆长5-8mm;叶片革质或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被褐色鳞片。花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常3-7朵密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萼筒漏斗形,长4.5-5.5mm,裂片2.5-3mm;雄蕊的花丝长不超过1mm;花柱细长,无毛,先端弯曲。果实长圆形,稍有汁,长14-19mm,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2.角花胡颓子 本种与蔓胡颓子的主要区别点为:花单生,萼筒显着四角形(角柱状),裂片长3.5-4.5mm,网状脉在上面极明显,易于识别。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丘陵、山地的灌木丛中。

  2.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微涩;性凉

  【归经】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止血;散瘀止痛。主痢疾;腹泻;黄疸型肝炎;热淋;石淋;胃痛;吐血;痔血;血崩;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附方】①治水泻或痢疾:牛奶子根一两。煎水服。②治吐血:牛奶子根五钱,煎水服。③治血痢或痔疮出血:牛奶子根五钱至一两。煮甜酒水服。④治血崩:牛奶子根四两,赤芍三钱。熬甜酒吃。(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⑤治跌打痰积肿痛,吐血:蔓胡颓子干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⑥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辜丸炎,慢性肝炎,胃病,河豚中毒,狗咬伤:蔓胡颓子根三至六钱。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根皮:接骨,治疮疥。

  2.《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止血。

  3.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络,行气止痛,消肿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跌打肿痛 腹泻 黄疸型肝炎 活络 接骨 祛风活络 热淋 散瘀止痛 石淋 水泻 通淋 消肿解毒 行气止痛 血崩 痔血

蔓胡颓子根


蔓胡颓子根的功效 蔓胡颓子根的用途 蔓胡颓子根可以治疗 蔓胡颓子根的用法 蔓胡颓子根的用量 蔓胡颓子根主要治疗 蔓胡颓子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蔓胡颓子根的用法 蔓胡颓子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木竹子油

    “木竹子油”在《中药大辞典》 “木竹子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木竹子油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Mù Zhú Zi Yóu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种仁的脂肪油。冬季采成熟果实,
  • 糜穰

      【出处】《广济方》   【拼音名】Mí Ránɡ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稷的茎。   【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广济方》:"治脚气冲心、闷。糜穰一石,多煮取浓汁,去滓,纳椒目一斗,更煎十
  • 猫儿黄金菊

    “猫儿黄金菊”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猫儿黄金菊”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儿黄金菊   【拼音名】Māo ér Huánɡ Jīn Jú   【别名】高粱菊、黄金菊   【来源】菊科猫儿黄金菊Achyr
  • 茅香

      【拼音名】Máo Xiānɡ   【别名】香草   【来源】禾本科茅香属植物茅香Hierochloe odorata (L.)Beauv.,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收,切段晒干。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吐血,尿血,急、慢性
  • 棉花根

    “棉花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棉花根”在《中药大辞典》 “棉花根”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棉花根   【拼音名】Mián Huā Gēn   【别名】土黄芪   【来源】锦葵科棉属植物草棉Gossypium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