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小甘菊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毛果小甘菊


毛果小甘菊

  【拼音名】Máo Guǒ Xiǎo Gān Jú

  【别名】金钮扣、甘菊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果小甘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crinia lasiocarpa C. Wink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毛果小甘菊 多年生草本,高7-15cm。有纤细术质化的主根。茎直立或斜升,基部分枝,被白色绵毛。叶柄被绵毛,基部扩大;叶灰绿色,被白色绵毛,叶片披针状卵形至长圆形,长7-15mm,宽5-8mm,羽状全裂,裂片全缘或浅裂。头产太花序单生茎顶,直立,梗长4-8cm;总苞直径8-12mm,被绵毛;总苞片约3层,草质,外层少数,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几无膜质边缘,内层条状矩圆形,边缘宽膜质,先端边缘撕裂状;花冠黄色,檐部5齿裂,具腺点。瘦果长约2mm,疏生长毛,具5条纵肋;冠毛膜片状,5裂,分裂几达基部,其中3枚具芒尖,长约1.8mm。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多石砾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宁夏及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主根纤细木质化。茎基部分枝,被白色棉毛。叶灰绿色,被白色绵毛,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羽状全裂,裂片全缘或浅裂;叶柄被绵毛,基部扩大。花序干缩,梗长4-8cm;总苞被绵毛;总苞片草质,条状披针形或条状矩圆形;花冠黄棕色,檐部5齿裂,具腺点。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退黄。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清热除湿 湿热黄疸 退黄


毛果小甘菊的功效 毛果小甘菊的用途 毛果小甘菊可以治疗 毛果小甘菊的用法 毛果小甘菊的用量 毛果小甘菊主要治疗 毛果小甘菊能够治疗的疾病 毛果小甘菊的用法 毛果小甘菊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杧果核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Mánɡ Guǒ Hé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果核,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晒干。   【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果核,呈肾形或卵圆形,压扁,长约6~10厘米,宽3~5厘米,外面淡黄
  • 麻腊干

      【拼音名】Má Là Gān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绒毛戴星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eranthus indicus L.[Sphaer-anthus. Hirtus Will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绒毛戴星
  • 毛嘴签

      【别名】烧伤藤、节节藤   【来源】鼠李科毛嘴签Gouanja javanica Miq.,以茎、叶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烧烫伤:鲜嫩茎叶,捣烂取汁外涂;或用茎、叶
  • 绵藤

    “绵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绵藤”在《中药大辞典》 “绵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绵藤   【拼音名】Mián Ténɡ   【别名】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条、落霜红、来阿片[苗语]   【来源】
  • 蜜蜂房

      【拼音名】Mì Fēnɡ Fánɡ   【别名】蜜蜂窠、蜜脾、蜜蜂巢脾   【来源】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的巢。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   采收和储藏:随采鲜用,或秋末采收,略蒸,煎开,晒干。   【原形态】1.中华蜜蜂,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