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达地黄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木达地黄


木达地黄

“木达地黄”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木达地黄”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达地黄

  【别名】马松子、野路葵、野棉花秸

  【来源】梧桐科木达地黄Melochia corchorifolia L.,以茎、叶入药。

  【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及广东。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木达地黄

  【拼音名】Mù Dá Dì Huánɡ

  【别名】假络麻、野棉花秸。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马松子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ochia corchorifoli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扎成把,晒干。

  【原形态】马松子 直立、多分枝的亚灌木状草本,高不及1m。枝黄褐色,略被星状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25mm,被柔毛;托叶条形,长2-4mm,被毛;叶片膜质或薄纸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有不明显的3浅裂,长2.5-7cm,宽1-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上面近于无毛,下面略被星状短柔毛;基生脉5条。密伞花序或团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小苞片条形,具缘毛,混生在花序内;萼钟状,5浅裂,长约2.5mm,外面被长柔毛和刚毛,内面无毛,裂片三角形;花瓣5,白色,后变为淡红色,长圆形,长约6mm,基部收缩;雄蕊5,下部连合成筒,与花瓣对生;子房无柄,5室,密被柔毛,花柱5枚,线状蒴果圆球形,具5棱,直径5-6mm,被长柔毛,每室具种子1-2颗,种子卵形,略成三角状,褐黑色,长2-3mm。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野或低丘陵旷野间。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卵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小齿,下面沿叶脉疏被短毛,叶长1-7cm,宽0.7-3cm;叶柄长5-20mm。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马松子地上部分含生物碱:蛇婆子碱(adoue-tine)Y',马松子环肽碱(melofoline),欧鼠李叶碱(frangnfo-line),欧鼠李碱(franganine),马松子碱(melochicorine)及6-甲氧基-3-丙烯基-2-吡啶羧酸(6-methoxy-3-propenyl-2-pyridine-carboxylic acid),另含无羁萜(friedelin),无羁萜醇(friedelinol),β-香树脂醇(β-amyrin),三十四醇(tetratriacontanol),27-甲基-1,3-二十八烷二醇(27-methyloctacosane-1,3-diol),24-乙基-2-甲基-1-四十三烯-3,23-二醇(24-ethyl-2-methyltritetracont-1-ene-3,23-di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β-谷甾醇酯(β-sitoterylstear-ate),硬脂酸乙酯(ethylstearate),4-壬烯酸廿九烷醇酯(nonacosyl-non-4-enoat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牡荆素(vitexin),洋槐甙(robinin);叶还含马松子甙即蜀葵甙元-8-O-葡糖甙酸(melocorine,herbacetin-8-O-glu-curonide),棉花皮素-8-O-β-D-葡糖醛酸甙(hibifolin, gossypetin-8-O-β-D-glucuronide),三叶豆甙即山柰酚-3-O-β-D-半乳糖甙(tri-folin, kaempferol-3-O-β-D-galactoside)。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痒。主急性黄疸型肝炎;皮肤痒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 皮肤痒疹 痒疹 止痒

木达地黄


木达地黄的功效 木达地黄的用途 木达地黄可以治疗 木达地黄的用法 木达地黄的用量 木达地黄主要治疗 木达地黄能够治疗的疾病 木达地黄的用法 木达地黄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密叶天胡荽

      【拼音名】Mì Yè Tiān Hú Suī   【别名】亮叶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密伞大胡荽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pseudoconferta Masamun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 毛山荆子

      【拼音名】Máo Shān Jīnɡ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毛山荆子的果实、叶、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manshurica(Maxim.)Ko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毛山荆子,乔木,高达15m。小枝嫩时密被
  • 蔓斑鸠菊

      【别名】白狗称   【来源】菊科蔓斑鸠菊Vernonia scandens DC.,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广东。   【性味】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痛。   风湿骨痛,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痛,肠炎腹痛,慢性肝炎:根0.5~1两,水煎服。
  • 檰芽

    “檰芽”在《中药大辞典》 “檰芽”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檰芽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Mián Yá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初生嫩叶。   【化学成份】叶含杜仲胶约3%,生物碱0.028
  • 毛排钱草

    “毛排钱草”在《中药大辞典》 “毛排钱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毛排钱草   【出处】《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Máo Pái Qián Cǎo   【别名】排钱草、叠钱草(《南宁市药物志》),麒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