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烛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南烛


南烛

  【别名】牛醉木、小米柴

  【来源】杜鹃花科南烛属植物南烛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以茎、叶及果入药。茎、叶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辛、微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止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本品有毒,全株含梫木毒素,嫩叶含量尤多。中毒后易引起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多尿,神经中枢及运动神经末梢麻痹,肌肉痉挛。

  (2)古代本草所载的南烛是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南方收购和各地销售的南烛子即为此种的干燥果实。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相关书籍记载:
  • 《本草纲目》:南烛
  • 《本草乘雅半偈》:南烛
  • 《本草图经》:南烛
  • 《本草分经》:南烛
  • 《本经逢原》:南烛
  • 《本草从新》:南烛

    治疗疾病: 祛瘀


    南烛的功效 南烛的用途 南烛可以治疗 南烛的用法 南烛的用量 南烛主要治疗 南烛能够治疗的疾病 南烛的用法 南烛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南粤马兜铃

      【拼音名】Nán Yuè Mǎ Dōu Lí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南粤马兜铃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howii Merr. etChun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去须根、杂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南粤马兜铃
  • 奶椎

      【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Nǎi Zhuī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5厘米,宽0.5~2厘米,
  • 女贞子

    “女贞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女贞子”在《中药大辞典》 “女贞子”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贞子   【拼音名】Nǚ Zhēn Zǐ   【英文名】FRUCTUS LIGUSTRI LUCIDI   【别名】爆格蚤、冬青
  • 南岭黄檀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拼音名】Nán Lǐnɡ Huánɡ Tán   【英文名】Balansa Rosewood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南岭黄檀的木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lbergia balan
  • 念珠根黄芩

      【拼音名】Niàn Zhū Gēn Huánɡ Qín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食珠根黄芩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moniliorrhiza Kom.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洗净,泥土杂质,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念珠根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