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鸡尾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片鸡尾草


片鸡尾草

“片鸡尾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片鸡尾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片鸡尾草

  【拼音名】Piàn Jī Wěi Cǎo

  【别名】骟鸡尾草、锯锯草、小凤尾草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狭叶凤尾蕨Pteris henryi Christ,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广西、云南、贵州。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烫、火伤,狂犬咬伤,刀伤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片鸡尾草

  【拼音名】Piàn Jī Wěi Cǎo

  【别名】猪毛草、锯锯草、小凤尾草、骟鸡尾草、新凤尾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茎、嫩叶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henryi Chri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0-40cm。根茎短,横走或斜生,密被浅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草质,丛生,二型;营养叶柄长3-8cm,细弱,有棱,禾秆色;叶片宽三角形或卵形,长6-25cm,宽5-20cm,单数羽状复叶,先端尾状;侧生羽片1-3对,对生或互生,下部的有柄,线形,长2.5-20cm,宽3-4mm,边缘有小尖齿,第1对常为2-4叉状深裂;叶脉羽状,侧脉二叉状;孢子叶较长大,叶柄长6-16cm,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0-30cm,宽6-20cm,单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1-4对,线形,长5-20cm,宽2-3mm,仅不育部分具小尖齿,位于下部的羽片2-4叉状深裂。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羽片边缘的边脉上;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缘,灰白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草地、路旁石隙中或灌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敛疮止血;利湿。主汤火烫伤;狂犬咬伤;外伤出血;白带;小便淋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刀伤 火伤 火烫伤 狂犬咬伤 敛疮 敛疮止血 淋痛 犬咬伤 汤火烫伤 小便淋痛


片鸡尾草的功效 片鸡尾草的用途 片鸡尾草可以治疗 片鸡尾草的用法 片鸡尾草的用量 片鸡尾草主要治疗 片鸡尾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片鸡尾草的用法 片鸡尾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蒲州豉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Pú Zhōu Chǐ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咸,无毒。"   ②《纲目》:"咸,寒,无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解烦热,热毒,寒热,虚劳,调中,发汗,
  • 皮哨子

    “皮哨子”在《中药大辞典》 “皮哨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皮哨子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Pí Shào Zi   【别名】无患子(《滇南本草》整理本),油患子(四川)。   【来源】为无患子
  • 泡桐木皮

    “泡桐木皮”在《中药大辞典》 “泡桐木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泡桐木皮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Pào Tónɡ Mù Pí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灰楸的树皮。全年可采,剥取
  • 苤蓝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Piě Lán   【别名】芥蓝、擘蓝(《农政全书》),茄连、撇蓝(《延绥镇志》),玉蔓青(《山西通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球状茎。4~7月播种者,夏、秋采;9月播种者,冬、春采。   【原形态】二年生
  • 披散糖荠

      【别名】冈托巴[西藏]   【来源】十字花科糖荠属植物披散糖荠Erysimum diffusum Ehrh.,以种子入药。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强心,解毒。用于肺结核咳嗽,心力衰竭,肉类中毒   【用法用量】3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