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香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青木香


青木香

“青木香”在《中国药典》

“青木香”在《中药大辞典》

“青木香”在《中药大辞典》

“青木香”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青木香

  【拼音名】Qīnɡ Mù Xiānɡ

  【英文名】RADIX ARISTOLOCHIAE

  【别名】土青木香、青藤香、蛇参根、独行根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木栓细胞。皮层中散有油细胞,内含黄棕色油滴。韧皮部较宽,亦有油细胞。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薄壁组织较发达;木质部常有数个较长大,自中央向外成放射状排列的维管束,由导管、管胞、木纤维组成。

  (2)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木香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兜铃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苯-甲醇-冰醋酸(5:0.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青木香

  【出处】《本草蒙筌》

  【拼音名】Qīnɡ Mù Xiānɡ

  【别名】马兜铃根(《肘后方》),土青木香、独行根、兜零根(《唐本草》),云南根(《本草图经》),独行木香(《纲目》),土木香(《本草正》),青藤香(《草木便方》),蛇参根(《分类草药性》),百两金、土麝(《中医药实验研究》),铁扁担(《陕西中药志》),痧药(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及北马兜铃的根。10~11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马兜铃"条。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1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皱纹及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状明显可见,木部射线乳白色,扇形或倒三角形,将木质部分隔成数条,木质部浅黄色,有小孔。气香,味先苦而后麻辣。以粗壮、坚实、粉多、香浓者为佳。

  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此外,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亦产。

  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大叶马兜铃(原植物参见"朱砂莲"条)和云南土木香的根,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前者使用于甘肃,后者使用于云南。

  【化学成份】马兜铃根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尿囊素、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

  【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

  青木香(马兜铃根)粗制剂对各种动物,无论静脉注射或口服均能引起一定的降压作用,一般煎剂作用较强。对麻醉动物行静脉注射常引起骤降形式,肌肉注射则较缓慢,口服更慢。对正常不麻醉犬降压作用较轻微。在形成防御性条件反射后之大鼠,再促使其高级神经活动发生紊乱并同时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公斤),在血压有所升高(约30~40毫米汞柱)后,以青木香灌胃,亦有降压作用。对其粗制剂或精制浸膏的降压作用原理曾作了分析,认为其降压并非直接抑制心脏或扩张血管(它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收缩作用),与迷走神经无关,而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有关。对血管运动中枢亦无直接作用。后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其有效成分-木兰花碱,对麻醉猫静脉注射2毫克/公斤,降压作用立即出现,血压降低达50~60%,持续90~120分钟;对肾型高血压犬,6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舒张压作用尤为明显。木兰花碱不具有毒草碱样作用,而有烟碱样作用,特别是神经节有显著的阻断作用,根据猫瞬膜试验,其强度约为C0的1/3-1/2。在离体大鼠膈肌膈神经标本上,它有箭毒样作用,其效价约为箭毒的1/100~1/200。由于它是季铵型生物碱,在肠道中吸收不完全,口服需较注射量大10倍左右。木兰花碱或青木香制剂虽对肾上腺素的作用无影响,但有报告煎剂能对抗麻黄碱的升压作用。据报道,穴位注射,也能引起大鼠的降压,穴位不同,效果也不同。

  ②对肠胃道的作用

  民间有用青木香治腹痛者,临床上用其粗制剂,亦引起恶心、呕吐及头晕等副作用。青木香的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精油亦能致吐,但作用较弱。此两种成分皆不降压,故精制后可消除此种副作用。

  ③其他作用

  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精制浸膏对家兔离体子宫及猫的脾脏、下肢中的化学感受器均无甚作用。在大剂量时,有某些抗鸡疟及体外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性味】辛苦,寒。

  ①《唐本草》:"味辛苦,冷,有毒。"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本经逢原》:"入足少阴。"

  ②《本草求真》:"专入肺。"

  【功能主治】行气,解毒,消肿。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

  ①《唐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水摩为泥封之,日三、四;疗疔肿大效。"

  ②《日华子本草》:"治血气。"

  ③《本草图经》:"治气下膈,止刺痛。"

  ④《纲目》:"利大肠。治头风、瘙痒、秃疮。"

  ⑤《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

  ⑥《医林纂要》:"治击伤,解毒。"

  ⑦《会约医镜》:"能散气,故疝家必需。"

  ⑧《植物名实图考》:"清火毒,通滞气。"

  ⑨《草木便方》:"发表,除风。(治)风湿瘫痪,腰脚疼痛,跌打损伤。"

  ⑩《分类草药性》:"消饱胀,涂疮毒。"

  ⑾《南京民间药草》:"治腹痛、胃气痛。"

  ⑿《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腹痛,水泻,鱼鳅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注意】虚寒患者慎服。

  ①《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②《本经逢原》:"肺寒咳嗽,寒痰作喘,胃虚畏食人勿服,以其辛香走窜也。"

  【附方】①治肠炎,腹痛下痢:土青木香三钱,槟榔一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共研细末。每次三至六分,开水冲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中暑腹痛:青木香根(鲜)三至五钱。捣汁,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青木香根一至二钱,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③治高血压:青木香根(鲜)二两。水煎服,红糖为引。(《江西草药》)

  ④治毒蛇咬伤:土青木香一两,香白芷二两。共研末,每用三钱,甜酒或温开水送服;另用不拘量,调敷伤口处。(《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蛇咬及粪毒:肯木香、雄黄。共研末。调酒擦局部。(《四川中药志》)

  ⑥治疔肿复发:马兜铃根捣烂,用蜘蛛网裹敷。(《肘后方》)

  ⑦治指疔:鲜青木香,切碎,同适量的蜂蜜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⑧治皮肤湿烂疮:青木香,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⑨治蜘蛛疮(单纯疱疹):土青木香,研极细末,柿漆(即柿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究》)

  ⑩治牙痛:青木香鲜品一块,放牙痛处咬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本草求真》:"青木香,诸书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膈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

  【临床应用】①治疗胃痛

  小蛇参根(北马兜铃根)对溃疡病、胃炎、胃痉挛及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胃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据200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5%以上。一般服药1次可维持6~8小时药效。用法:㈠小蛇参根1.5~2克,洗净后置口中嚼细(或先研成粉末),用开水或酒送服。㈡小蛇参根1~2两,切片,用酒1斤浸泡2~3天;每服5~10毫升。㈢用小蛇参根制成3%酊剂,每服3毫升。上述制剂均在发病时顿服,或日服三次。

  ②治疗高血压病

  ㈠流浸膏:以80°乙醇浸渍,滤过后再收回乙醇,使其占流浸膏之10%。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10毫升,日服4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及服药次数。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50例,服药后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有20例,下降10~19毫米汞柱者17例,效果不佳13例。临床症状亦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有心区钝痛者俱见消失;气急、失眠、头痛、头晕,多有好转或消失。本品降压效果发生较迟,一般至第3周才开始有显著降压作用。血压降低后停止服药,仍可维持一段时期而不回升,若把剂量或服药次数减少,也能起到维持量的作用。㈡精制浸膏片:每片含土青木香6克。每次4~12片,日服3~4次。治疗Ⅱ、Ⅲ期患者53例,显效15.1%,有效43.4%。血压下降最快者在服药后4天,最慢者27天。收缩压的下降较舒张压明显,Ⅲ2期患者均无效。㈢提取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每日3次饭后服,第1周每次3毫升,第2周4毫升,第3周及以后6毫升。观察Ⅱ、Ⅲ期患者40例,治疗后或治疗期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或更多者计18例,下降在10毫米汞柱以内者17例。用药在6周以上者有效率较高,时间短者疗效较低;未用过蛇根草制剂者疗效较好,反之则差。对临床症状改善不够满意。此外,有以粉剂、片剂及流浸膏交替应用,治疗84例,经服药28天以上,结果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10例(占22.6%),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者47例(占56%),总有效率为78.6%。对症状的疗效,以头痛、眩晕的消失较为显著,失眠、气促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观察到,患者心脏及主动脉无明显扩大者疗效较优,否则较差。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胃口不适,口干等,但轻重程度及出现时间颇不一致。其中似以流浸膏的反应较为明显,提取液及精制浸膏片比较轻微。有人认为,如将各种制剂交替应用,或佐以健胃理气药,或将流浸膏上浮游的一层油质除去,或采用水煎的流浸膏,则副作用可大大减少。

  ③治疗咽喉,耳、齿等急性炎症

  以土木香局部应用,治疗五官科急性炎症148例,治愈113例,明显好转24例,无效11例。用法:㈠用冷开水磨汁含服,治疗咽喉部急性炎症。㈡用青木香粉加甘油配成5%的混悬剂,以棉球浸透药液充填龋洞,治疗龋齿引起的急性牙髓炎。㈢用青木香粉和秤星树根粉等量混合,加冰片少许,以酒精配成5%浸剂滴耳,治疗急性中耳炎。

  ④其他

  药厂工作人员可因青木香引起职业性皮炎。患部先有痒感,继之发生散在的红色丘疹;严重者皮肤潮红肿胀,并有许多密集的水疱,通常1周后可消退。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青木香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Qīnɡ Mù Xiānɡ

  【别名】木香(《云南中草药选》),理木香(《中药鉴别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厚叶木香、膜缘木香及大理木香的根。秋、冬挖根,去净茎叶、须根、泥土,晒干。

  【原形态】①厚叶木香

  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根粗壮,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外皮淡褐色。茎极短。单叶互生,叶平铺;基生叶叶片厚纸质,阔椭圆形,长9~11厘米,宽7~9厘米,先端圆或急尖,基部圆或稍钝,边缘具不规则波状齿或不显明浅裂,两面被短伏毛,下面有腺点;叶柄长7~8厘米,密被短柔毛,基部膨大;上部叶较小,具短柄。头状花序顶生,直径4~5厘米;总苞钟状,直径3.5~4厘米,总苞片革质,边缘具短刚毛,先端具小刺尖;花全部管状,紫色,长约3.5厘米,管部细长,冠毛3层,全部直立。瘦果无毛,有棱。花期夏季。

  生于山坡地草丛、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云南西北部。

  ②膜缘木香

  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细长。茎极短。叶多数,平铺;根生叶具柄,长可达12厘米;叶卵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厘米,宽8~13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半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齿端具小刺状尖头,两面被糙伏毛;上部叶苞叶状,较小,羽状半裂戌不裂。头状花序多数,直径2.5~3.5厘米;总花梗长不及1厘米;总苞钟状,直径2~2.5厘米;总苞片4层,披针形,近革质,边缘膜质,全缘,先端具软骨质刺;花全部管状,紫色,长约3厘米,管部细长,冠毛全部直立。瘦果,上部有微瘤或皱纹。

  生于山坡草地或石缝中。分布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

  ③大理木香,又名:菜木香。

  与厚叶木香近似,但叶较薄,羽状浅裂至中裂。总苞片革质而有褐色膜质边缘,先端钝或尖。花药基部附片常撕裂;花冠管较檐部长2~3倍;花托有钻形短刺。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云南西北及四川南部。

  【生境分布】产云南。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长4~9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纵皱纹和须根残痕。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可见木部黄色,皮部棕黄色,呈放射状纹理,散在多数油室。气芳香,味甜微辛。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辛苦,温。"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选》:"疏肝理气,健胃止痛。治腹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

  ②《中药鉴别手册》:"治腹痛肠鸣,下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研为散,0.5~1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木香

  【出处】出自《本草蒙筌》。

  【拼音名】Qīnɡ Mù Xiānɡ

  【英文名】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

  【别名】马兜铃根、兜铃根、土青木香、独行根云南根、土木香、青藤香、蛇参根、铁扁担、痧药、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和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

  采收和储藏:10-11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原形态】1.北马兜铃 草质藤本。叶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脉5-7条。总状花序有花2-8朵生于叶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小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呈一长管,内面具腺体状毛,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纵脉和网纹;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圆形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便下垂,随果开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疣点,具浅褐色膜质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马兜铃 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l-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便长l-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2. 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被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

  2.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栽培】北马兜铃:1.气候土壤:喜温暖的气候,以湿润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2.整地:施足堆肥或厩肥后,将土地深翻30cm,作成宽约1m之畦。如采用育苗法,必须另设苗床。

  3.种植:分秋播与春播两种。秋播在9月上旬,春播宜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与育苗均可。

  3.1.直播:用点播或条播法将种子播下,覆土灌水即可。

  3.2.育苗:在苗床上开成条沟后(沟距12-16cm),将种子播入,覆土轻压,加盖稻草,以保持土中水分。至次年4月,按行、株距30-40cm开穴定植。

  4.管理:当幼苗期及定植时或阳光直射厉害时,均须适当灌水,幼苗期施氮肥1次,定植后至开花期,追肥2次,并适当加施钾肥与磷肥。植株成长时即宜搭棚,以利攀援。

  【性状】性状鉴别 (1)马兜铃根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长3-10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脆,折断面形成层环隐约可见,皮部淡黄色,木射线宽广,乳白色,木质部束谈黄色,呈放射状,导管孔明显。香气特异,味苦。(2)北马兜铃根与马兜铃根基本相似,唯体形较小而稍扁。以条粗、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马兜铃根木栓层为数列棕色木栓细胞。皮层散有油细胞,内含黄棕色油滴。

  韧皮部较宽,亦散有油细胞,长35-70μm,直径28-42μm,内含黄棕色油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薄壁组织发达,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束有两束自报的中央向外分叉放射状排列,其余导管束较短,导管直径20-105μm。本品薄壁细胞内含淀粉拉,单粒类圆形,直径3.5-14μm,脐点呈点状或裂隙状,复粒由2-4分粒组成。(2)北马兜铃根栓内层石细胞2-15个成群,长圆形或圆形。

  【化学成份】1.马兜铃根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 B、 C7-羟基马兜铃酸(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A,7-甲氧基马兜铃酸(7-methoxyaristolochic acid)A,马兜铃酸C-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C-6-methyl ether),马兜铃酸A甲酯(aristolochicacid A methyl ester),马兜铃酸D-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D-6-nethyl ether),马兜铃内酰胺的N-六碳糖甙,青木香酸(debilicacid)和尿囊素(allantoin)等。地下部分(即块根)含 9个马兜铃烷型倍半萜(aristolane type sesguiterpenes)成分及 3-氧代马兜铃烷(oxoishwarane),粉防已碱(tetrandr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2.北马兜铃根含尿囊素,马兜铃酸A、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萝卜甙(saucosterol)。此外,还含有4,5-二氧代去氢巴婆碱(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和观音莲明(lysicamine)。

  【药理作用】1.降压作用:青本香粗制剂给多种动物静脉注射或口服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一般煎剂作用较强。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常引起血压骤降,肌肉注射血压下降较慢,口服则更慢。青木香精制浸膏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切断减压神经和封闭颈动脉窦的高血压犬血压显着下降;正常不麻醉犬口服后,血压下降较轻微,在已形成防御性条件反射之大鼠,再促使其高级神经活动发生紊乱,并同时肌肉注射垂体后

治疗疾病: 虫咬伤 除风 疔肿 发表 高血压 高血压病 降压 健胃 健胃止痛 积聚 咳嗽痰喘 利大肠 皮肤瘙痒 平肝 清火 气痛 瘙痒 疝气 疝气痛 痧症 蛇虫咬伤 蛇毒 疏肝 疏肝理气 水泻 痰喘 瘫痪 头风 秃疮 胃肠炎 胃气痛 下痢 行气止痛 胸腹胀痛 眩晕 痈肿疔疮 支气管炎


青木香的功效 青木香的用途 青木香可以治疗 青木香的用法 青木香的用量 青木香主要治疗 青木香能够治疗的疾病 青木香的用法 青木香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七爪风

    “七爪风”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七爪风”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七爪风   【别名】七指风   【来源】蔷薇科七爪风Rubus reflexus Ker. var. lanceolata Metc.,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
  • 千叶独活根

      【拼音名】Qiān Yè Dú Huó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裂叶独活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   采收和储藏:4-10月采挖,去其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30cm。
  • 雀梅藤叶

      【拼音名】Què Méi Ténɡ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Sageretia thea (Osbeck) Johnst.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geretia thea (Osbeck) Johnst.[Rhamnus thea Osbeck;S.t
  • 拳参

    “拳参”在《中国药典》 “拳参”在《中药大辞典》 “拳参”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拳参   【拼音名】Quán Shēn   【英文名】RHIZOMA BISTORTAE   【别名】紫参、草河车、刀剪药、铜罗、虾参、地
  • 铅丹

    “铅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铅丹”在《中药大辞典》 “铅丹”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丹   【拼音名】Qiān Dān   【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