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根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秋海棠根


秋海棠根

“秋海棠根”在《中药大辞典》

“秋海棠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秋海棠根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名】Qiū Hǎi Tánɡ Gēn

  【别名】一口血(《分类草药性》),金线吊葫芦(《贵州民间方药集》),红白二丸、岩丸子、大红袍(《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秋海棠种植物秋海棠的根。

  【性味】①《贵州草药》:"性平,味酸涩。"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涩酸,性寒。"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清热。治跌打损伤,吐血、咯血,痢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淋浊,喉痛。

  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跌打损伤。"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吐血、咯血、刀伤出血。"

  ③《贵州草药》:"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④《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清热,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胃溃疡,痢疾,肺痈,崩漏,白带,月经不调。"

  ⑤江西《草药手册》:"行气行血,消肿止痛,镇痉,治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1~2钱。外用:捣汁含漱或研末撒敷。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伤后吐血:秋海棠根一钱,研成细末,用酒吞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②治痢疾:红白二丸二钱,水煎,加红白糖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月家病:一口血适量,用童便泡七天后,研末,每次二钱,蒸鸡吃。(《贵州草药》)

  ④治崩漏,白带:红白二丸、石泽兰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⑤治淋浊白浊:白秋海棠块根研末,开水送服一钱,血尿用红秋海棠块根研末,开水吞服二钱。(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咽喉疼痛:秋海棠根四两。加冷开水两小碗,捣烂,取汁。含漱数次。(《贵州民间方药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秋海棠根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名】Qiū Hǎi Tá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Evans Begonia

  【别名】一口血、金线吊葫芦、红白二丸、岩丸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evansiana And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地下具球形块茎。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光滑,节部膨大。叶腋间生珠芽;叶互生,叶柄长5-12cm;托叶披针形;叶片斜卵形,长8-20cm,宽6-18cm,先端尖,基部偏斜。两面生细刺毛,叶下面和叶柄部带紫红色,边缘有细尖牙齿。花单性,粉红以,直径2.5-3.5cm;雌雄同株,成腋生的叉壮聚伞花序;雄药被片4,外2片圆形较大,雄蕊多数,聚成头状,花丝成1总柄,花药黄色,雌花被片5,在内的较小,雌蕊1,由3心皮分生,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头扭曲状。蒴果长1.5-3cm,上有3翅,其中1翅通常较大。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化学成份】块茎含秋海棠皂甙(begonin)[1]。

  【性味】味酸;涩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清热利湿。主跌打损伤;吐血、咯血;衄血;刀伤出血;崩漏;血瘀经闭;月经不调;带下;淋浊;泻痢;胃痛;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捣汁含濑。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跌打损伤。

  2.《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吐血、咯血、刀伤出血。

  3.《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清热,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胃溃疡,痢疾,肺痈,崩漏,白带,月经不调。

  4.《贵州草药》: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5. 江西《草药手册》:行气行血,消肿止痛,镇痉,治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刀伤 刀伤出血 肺痈 喉痛 化瘀 活血化瘀 活血散瘀 经闭 溃疡 凉血止血 淋浊 胃溃疡 泻痢 行血 血瘀经闭 镇痉 止血止痛


秋海棠根的功效 秋海棠根的用途 秋海棠根可以治疗 秋海棠根的用法 秋海棠根的用量 秋海棠根主要治疗 秋海棠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秋海棠根的用法 秋海棠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雀翘

    “雀翘”在《中药大辞典》 “雀翘”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雀翘   【出处】《别录》   【拼音名】Què Qiào   【别名】去母、更生(《别录》)。   【来源】为蓼科植物箭叶蓼的果实或全草。   【
  • 千层楼

      【拼音名】Qiān Cénɡ Lóu   【别名】小对叶草、小过路草、赶山鞭[四川]   【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以全草入药。7~10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
  • 楸树

      【拼音名】Qiū Shù   【别名】旱楸蒜台、金丝楸、梓桐、水桐   【来源】紫葳科梓属植物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以树皮、根皮、叶和果实等入药。春夏秋挖根剥皮,洗净晒干;夏季采叶,晒干;秋季采摘果实,切段阴干。   【性味】树皮、
  • 青麸杨根

    “青麸杨根”在《中药大辞典》 “青麸杨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青麸杨根   【出处】《重庆草药》   【拼音名】Qīnɡ Fū Yánɡ Gēn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青麸杨的树根。9~10月采收。   【原形态】青
  • 蔷薇花

    “蔷薇花”在《中药大辞典》 “蔷薇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蔷薇花   【出处】《医林纂要》   【拼音名】Qiánɡ Wēi Huā   【别名】刺花(《纲目》),白残花(《药材资料汇编》),柴米米花(《江苏植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