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草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山苦草


山苦草

“山苦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山苦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草

  【别名】苦草、胆草

  【来源】唇形科山苦草Ajuga pantantha Hand. Mazz.,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消炎解毒。主治慢性肝炎,尿路感染,口腔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配方用,用量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山苦草

  【拼音名】Shān Kǔ Cǎo

  【别名】苦草、胆草、散血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散瘀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pantanth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8-11月花开期采收,洗净 ,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散瘀草,多年生草本,长7-32cm。平展上升或齿匍匐茎,细弱,密被灰白色长柔毛或绵状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5mm;叶片坚纸质,干时黑色,下面常带红色,长圆状倒卵形或倒三角状卵形,长1.5-3cm,宽0.8-1.8cm,先端钝,基部楔形下延,两面被疏柔毛,边缘具不整齐疏齿,具缘毛。轮伞花序具4-8花,着生于叶腋内;花梗内;花萼紫色,漏斗状,外面被长柔毛,内面无毛,具10脉,萼 齿5;花冠淡紫、紫红色或紫蓝色,长0.8-1cm,外面被疏柔毛,内面基部有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短,圆形,下唇宽大,伸长;雄蕊4,二强;花盘环状,裂片不明显。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褐色,背部具网状皱纹,腹部1果脐,果脐约占腹面1/2。花期8-11朋,果期10月左右。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2700m的干燥荒坡矮草丛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化学成份】全草含金疮小草素(ajugacumbin)B,大籽筋骨草素(ajugamacrin)C-E及山苦草素(ajugapantin)A等。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慢性肝炎;小便淋痛;口疮;疮疡肿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肿毒 跌打肿痛 口疮 口腔炎 凉血消肿 淋痛 慢性肝炎 尿路感染 平肝 清热平肝 小便淋痛 消炎解毒


山苦草的功效 山苦草的用途 山苦草可以治疗 山苦草的用法 山苦草的用量 山苦草主要治疗 山苦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山苦草的用法 山苦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山药藤

    “山药藤”在《中药大辞典》 “山药藤”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山药藤   【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Shān Yɑo Ténɡ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茎藤。秋季连根拔起,晒干。   【性味】甘,平。
  • 伞花绢毛菊

      【别名】雪条参、红条参、条参   【来源】菊科伞花绢毛菊Soroseris umbrellata (Franch.) Stebb.,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苦、甘,温。   【功能主治】补气血。主治身体虚弱,四肢无力   【用法
  • 丝棉木

    “丝棉木”在《中药大辞典》 “丝棉木”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丝棉木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Sī Mián Mù   【别名】白皂树(《中国树木志略》),明开夜合(《河北习见树木图说》),桃叶卫矛
  • 山狸子骨

      【拼音名】Shān Lí Zǐ Gǔ   【别名】豹猫、抓鸡虎、喷鸡虎、野猫、平头狸、豹狸、斑猫、钱猫   【来源】食肉目猫科豹猫Felis bengalensis chinensis Gray,以骨骼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华北、甘肃、江苏、台湾、四川、广东
  • 山甜茶

      【别名】白菇茶、牛劝须、辣梨茶   【来源】葡萄科山甜茶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 et Arn.) Planch.,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安徽。   【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对于用过期菌苗引起发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