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霜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石霜


石霜

“石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石霜”在《中药大辞典》

“石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霜

  【拼音名】Shí Shuānɡ

  【来源】地衣类网衣科黑红衣属植物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小雨天采收,去杂质,晒干。

  【性味】苦、微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消炎,镇痛,涩精。用于梦遗。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霜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Shí Shuānɡ

  【来源】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的全体。6~7月于雨后采收,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地衣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在基质上,外表似沉积物。子器黑色,圆盘状,直径1~2毫米;子囊下层无色;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孢子1个,无色,1室,椭圆形,壁厚。

  【生境分布】生于岩石上。

  【性味】味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消炎,镇痛,涩精。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研末敷。

  【附方】①治外伤出血:石霜三钱,太白三七二钱,共研细粉,撒敷患处。

  ②治烫火伤:石霜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伤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霜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Shí Shu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的叶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

  采收和储藏:6-7月于雨后或小雨天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叶状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于基质上,外观似沉积物。子囊盘黑色,圆盘状,直径1-2mm;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内有1个孢子,孢子无色,椭 圆形,1室,壁厚。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苦;微涩;性平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涩精。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火伤 敛疮 梦遗 烧烫伤 涩精 烫火伤 镇痛

石霜


石霜的功效 石霜的用途 石霜可以治疗 石霜的用法 石霜的用量 石霜主要治疗 石霜能够治疗的疾病 石霜的用法 石霜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舌状蜈蚣藻

      【来源】藻类红藻门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 (Harv.) Yamada,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主治】驱蛔虫、鞭虫、蛲虫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伞梗虎耳草

      【别名】松木蒂   【来源】虎耳草科伞梗虎耳草Saxifraga pasumensis Marq. et Shaw. f. integrifolia Jeeir,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西藏。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利肝胆。主治传染性肝
  • 四季春

      【别名】狭叶小女贞、马龙女贞   【来源】木犀科四季春Ligustrum malongense B. S. Sun,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涩,微凉。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平肝泻火。主治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1~
  • 水苏

    “水苏”在《中药大辞典》 “水苏”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水苏   【出处】《本经》   【拼音名】Shuǐ Sū   【别名】芥蒩(《本经》),鸡苏(《吴普本草》),香苏、龙脑薄荷(《补缺肘后方》),芥苴、劳蒩(《别录》),野紫苏、山升
  • 山佩兰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白头婆",云:"生长沙山坡间,细茎直上,高二三尺,长叶对生,疏纹细齿,上下叶相距甚疏。梢头发葶,开小长白花,攒簇稠密,一望如雪,故有白头之名。"据以上描述及其附图,与菊科单叶佩兰相符。 单叶佩兰分布甚广。很多地区亦作药材佩兰使用。《中药志》则以本品为药材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