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丽参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太白丽参


太白丽参

“太白丽参”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太白丽参”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丽参

  【别名】太白土高丽参

  【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全裂马先蒿Pedicularis dissecta (Bonati ) Pennell et Li,以肉质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甘、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托毒外出,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疮毒内陷,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太白丽参

  【拼音名】Tài Bái Lì Shēn

  【别名】太白土高丽参、太白参、黑阳参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全裂马先蒿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dicularis dissecta (Bonati) Pen-nell et Li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全裂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干时变黑。根圆锥形,肉质,长5-6cm,直径约7mm,无侧根。茎常自基部发出多条,稍弧弯,基部木质化,稍具棱角,被短毛。叶互生;基出者早落,其膜质叶柄常宿存;柄长3-3.5cm,扁平,纤细,茎生叶柄较短;叶片膜质,卵状长圆形,长3-3.5cm,宽1-2cm,羽状全裂,裂片每边6-9枚,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宽约1-2mm,基部下延沿中脉成狭翅,边缘羽状浅裂或有缺刻状重锯齿,齿端有刺尖。总状花序顶生,花疏知;苞片叶状,有柄;花梗长2.5cm,纤细,被短毛;萼膜质,卵圆形,前方开裂至中部,裂口前膨。萼齿3;花冠黄色,二唇形,上唇较窄盔形,先端有长喙,基部扭曲使盔部向上反折,下唇宽大,近圆形,3裂,中裂较侧裂窄小;雄蕊4,花丝均被长柔毛;子房卵形,柱头稍伸出灰外。蒴果卵圆形,端有短凸尖。花期6-8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的岩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少。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稍肉质;圆锥形,长5-6cm,直径约7mm,间有不规则分枝。表皮棕黑色或深灰棕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托毒外出。主病后体虚;阴虚潮热;疮毒内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病后体虚 潮热 关节疼痛 养阴

太白丽参


太白丽参的功效 太白丽参的用途 太白丽参可以治疗 太白丽参的用法 太白丽参的用量 太白丽参主要治疗 太白丽参能够治疗的疾病 太白丽参的用法 太白丽参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天仙子

    “天仙子”在《中国药典》 “天仙子”在《中药大辞典》 “天仙子”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天仙子   【拼音名】Tiān Xiān Zǐ   【英文名】SEMEN HYOSCYAMI   【别名】莨菪子、山烟、牙痛子、熏牙子
  • 土三七

    “土三七”在《中药大辞典》 “土三七”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土三七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Tǔ Sān Qī   【别名】菊三七,天青地红。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6~8月采全草,8~
  • 藤乌

      【拼音名】Ténɡ Wū   【别名】羊角七、老汉背娃娃、藤草乌、白乌头   【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瓜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去粗皮,醋煮1小时,晒干研细末,或洗净去粗皮,石灰水泡2~3天,切片晒干。   
  • 土半夏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Tǔ Bàn Xià   【别名】达瓦咸巴(藏名)   【来源】为天事星科植物土半夏的块茎。8~9月挖取。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块茎圆球形,外皮紫褐色,上部有多条细长的土黄色须根。茎肉
  • 铁树果

    “铁树果”在《中药大辞典》 “铁树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铁树果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Tiě Shù Guǒ   【别名】凤凰蛋(《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