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蒜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小蒜


小蒜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Xiǎo Suàn

  【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夏、秋采挖,去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萆本。外形与大蒜相似而较小,与大蒜的显着不同之点:鳞茎细小如薤,仅有1个鳞球,不如大蒜由多数鳞瓣合成。

  【生境分布】野生。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性味】辛,温。

  ①《别录》:"辛,温,有小毒。"

  ②陶弘景:"味辛,性热。"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消谷,杀虫。治吐泻,心腹胀痛,疔肿毒疮,毒虫咬伤。

  ①《别录》:"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

  ②陶弘景:"主溪毒。"

  ③《千金·食治》:"叶主心烦庙,解诸毒,小儿丹疹。"

  ④《食疗本草》:"去诸虫毒,丁肿,毒疮。"

  ⑤《随息居饮食谱》:"下气,止痛,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捣汁0.5~1两)。外用:煎洗或捣敷。

  【注意】阴虚火旺及日疾、口齿咽喉诸患忌服。

  ①《日用本草》:"脚气风病人及时病后忌食之。"

  ②《随患居饮食谱》:"发风损目,病后忌之。"

  【附方】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小蒜一升,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霍乱转筋,腹痛不止:小蒜一分,盐一分。烂捣,纳少许于脐中,上以艾火灸五七壮。(《圣惠方》)

  ③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小蒜一升,捣取汁三合,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④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小蒜,酽醋煮,顿服之,取饱,不用着盐。(《兵部手集》)

  ⑤治卒阴痛如刺,汗出如雨:小蒜、韭根、杨柳根各一斤。上三味合烧,以酒灌之,及热以气蒸之。(《千金方》)

  ⑥治恶核肿结不肯散者:吴茱萸、小蒜等分,合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⑦治蛇毒:捣小蒜,饮汁,以滓敷疮上。(《补缺肘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 相关书籍记载:
  • 《饮食须知》:小蒜
  • 《医学入门》:小蒜

相关中药

  • 新木橿子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Xīn Mù Jiānɡ Zǐ   【别名】三苍   【来源】为樟科植物金毛新木榧子的根或树皮。   【原形态】金毛新木橿子,又名:新木橿。   常绿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密生棕色的绢状毛。叶互生,长椭圆
  • 雪见草根

      【出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拼音名】Xuě Jiàn Cǎo Gēn   【别名】朴地红根子(《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雪见草的根。4~6月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荔枝草"条。   【性味】《
  • 狭叶荨麻

      【别名】螫麻子、小荨麻、哈拉海   【来源】荨麻科荨麻属植物狭叶荨麻Urtica angustifolia Fisc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消食通便。用于风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
  • 小叶昏鸡头

      【拼音名】Xiǎo Yè Hūn Jī Tóu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丽江耳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lichiangense(C.H.Wright)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除去或不去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 香鼬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Xiānɡ Yòu   【英文名】Weasel   【来源】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香鼬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a altaica pallas.   采收和储藏:冬季捕捉,捕杀后,剥皮,剖腹,剔除骨骼,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