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儿芹根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鸭儿芹根


鸭儿芹根

“鸭儿芹根”在《中药大辞典》

“鸭儿芹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鸭儿芹根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名】Yā ér Qín Gēn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根。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儿芹"条。

  【性味】《贵州草药》:"辛,温。"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感冒,水呛咳嗽,跌打损伤。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咳化痰。治水呛咳嗽。"

  ②《贵州草药》:"发表散寒,温肺止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2~1两;或研末冲服。

  【附方】①治风寒感冒:鸭儿芹根三钱,紫苏、铁筷子陈皮各二钱。煨水服。

  ②治寒咳:鸭儿芹根一两。煨水服。

  ③治水呛咳嗽:鸭儿芹根五钱,水白菜三钱。煨水服。(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④治跌打损伤,周身疼痛:鸭儿芹根一钱。研末,冷开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鸭儿芹根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名】Yā ér Qín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Cryptotaenia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挖,去其茎叶,洗净,晒干备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无毛。主根短,侧根多数,细长。茎光滑,具叉状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5-20cm的叶柄,叶鞘边缘膜质;叶轮廓三角形至广卵形,长2-14cm,宽3-17cm。通常为3小叶,中间小叶片鞭状倒卵形,先端有短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斜倒卵形至长卵形,近无柄,小叶片边缘均有不规则的尖锐重锯齿,有时2-3浅裂;最上部的叶近无柄;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窄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复伞形花序呈疏松的圆锥状,花序梗不等长,总苞片及小总苞片均为1-3,线形或钻形,伞辐2-3;小伞形花序有花2-4,萼齿细小,三角形;花瓣白色,倒卵形,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圆锥形,花柱短,直立。分生果线状长圆形。长4-6mm,宽2-2.5,合生面略收缩,胚乳腹面近平直,每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油管4。花期4-5月,果期6-10月。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止咳化痰;活血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研末。

  【附方】①治风寒感感冒:鸭儿芹根三钱,紫苏、铁筷子、陈皮各二钱。煨水服。②治寒咳:鸭儿芹根一两。煨水服。③治水呛咳嗽:鸭儿芹根五钱,水白菜三钱。煨水服。(①-③方均出《贵州草药》)④治跌打损伤,周身疼痛:鸭儿芹根一钱。研末,冷开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咳化痰。治水呛咳嗽。

  2.《贵州草药》:发表散寒,温肺止咳。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发表 发表散寒 风寒感冒 止咳化痰


鸭儿芹根的功效 鸭儿芹根的用途 鸭儿芹根可以治疗 鸭儿芹根的用法 鸭儿芹根的用量 鸭儿芹根主要治疗 鸭儿芹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鸭儿芹根的用法 鸭儿芹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鮧鱼目

      【出处】《政和本草》   【拼音名】Yí Yú Mù   【来源】为鲇鱼科动物鲇鱼的眼睛。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   【功能主治】《政和本草》:"治刺伤中毒水,烧鮧鱼目灰涂之。"
  • 芋头花

    “芋头花”在《中药大辞典》 “芋头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芋头花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Yù Tou Huā   【别名】芋苗花(《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花蕾。
  • 柚皮

    “柚皮”在《中药大辞典》 “柚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柚皮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Yòu Pí   【别名】柚子皮(陶弘景),气柑皮、橙子皮(《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柚的果
  • 裕民贝母

      【拼音名】Yù Mín Bèi Mǔ   【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Yuminensis   【别名】蓝花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裕民贝母Fritillaria yuminensis X.Z.Duan的鳞茎。
  •   【出处】玉,药用首载于《本经》上品“玉泉”条,谓:“玉泉……一名玉札。生山谷。”1.《吴普本草》曰:“玉泉一名玉屑……白玉体如白头公。”2.《别录》又出“玉屑”条,云:“屑如麻豆服之……生蓝田(在今陕西),采无